泰安市泰山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展顺利,有效解决了初中校舍不足的问题。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2.82万人;小学94所,在校学生3.14万人。小学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德育教育,贾庆了体育、卫生、健康、艺术、国防等教育,在小学试行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卫生技术人员实现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以村街(校区)卫生所为网点,融一体化管理、合作医疗、医疗保健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乡村医生全部实行了竞争聘任制。全年区、乡两级医疗机构完成门诊量48.43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0.63万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台全年共播出泰山新闻近500期、4500余条,推出各类电视系列报道20余个,《泰山纵横》广播182期,及时准确的宣传报告了全区的重要活动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文娱类和热线节目丰富活跃,受到观(听)众好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文艺演出团体下乡企业演出10余场;举办国庆50周年和迎澳门回归等重大庆典演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图书馆藏书增加1000余册,全年借阅图书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 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普及。举办了泰城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区直机关运动会。参加市十二届运动会少年组、成人组、老年组21项比赛,供货49枚金牌,39枚银牌,26枚铜牌。 十、居民生活与人口、环境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国家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城市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元,比上年增长9.6%,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26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3012元,实际增长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住房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7%平方米。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在岗职工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8%;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6亿元,增长6.5%,平均工资5553元,增长10.0%。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8.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万人,其中,城市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万人。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578名下岗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年末企业下岗职工全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区3.60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逐渐向个体私营企业延伸。5121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险管理,1.17万余名企业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00元调整为260元,确保了职工的基本生活。 充分发挥环保执法和监督职能,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年内对5家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和37个废气污染源实行了限期治理,其中,有22家治理达标,为改善泰城环境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9年辖区内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3.78%%,人口自然增长率7.8%%。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辖区总人口57.70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2万人,农业人口19.38万人。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02.0: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