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劳务合作稳定增长。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07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0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7.8%和159.0%,外派劳务人员131人。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总收入32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244万元,增长33.6%,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和5.1%,分别下降0.3和上升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中,工商税收9656万元,增长15.6%;农业四税1989万元,增长1.2倍p企业所得税1123万元,下降66.3%z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8476万元,增长6.4%。财政预算内支出26955万元,增长11.6%。 金融存贷款不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9.26亿元,比年初增加3.9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3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年未各项贷款余额13.06亿元,比年初增加2.90亿元,改变了前三年连续下降的局面。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年未达到0.76亿元,比年初增加0.46亿元,增长1.5倍。 八、教青与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普通中学在校生3.00万人,比上年减少0.25万人;小学在校生1.83万人,减少0.34万人;在园幼儿0.61万人,减少0.07万人。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在校生巩固率居全市第一。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协作区"第十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上被评为"全国推广先进区",并获特等奖。中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文化课及格率84%,优秀率29%,分别比上年提高13和1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考试成绩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建、改建、扩建校舍1万多平方米,高标准完成危房改造。3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8所,我区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区。 科学技术事业平稳发展。加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力度,322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争取资金312万元。持续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的投入,相继研制开发了益生素、纤维素酶、低聚木糖、灵芝饮料等生物制品,以及机电一体化步冲机、全液压起重机、挖掘机、等离子合金化机床、食品速冻机等高新技术产品。高分子防水材料、多功能吊管机、数字影像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等科技成果通过了市级鉴定。4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分别被省科技厅和科协认定为省级农业特色科技园和省级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九、文化、卫生和体青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继续深化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初级卫生保健、合作医疗、一体化管理等工作稳步发展,我区被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区。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加强了对危重病人、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杜绝了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适龄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加大了对非法行医的查处,取缔非法医疗机构25家,查处非法医学美容院6家。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抓好群众文化普及工作,重点组织了"喜迎十六大"和"庆十六大"文艺演出系列活动;组织参加"泰安市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调演,获一、二、三等奖各2个,并获组织奖;加强对基层文化的辅导和培训,组织各类晚会10余场,培训文艺骨干100多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重点清理整顿中小学周边环境,取缔私设的游戏厅、搬迁离校近的网吧。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栏目创新、丰富内容、提高品位,提高了视听效果。区有线电视台全年共播出新闯129期,新闻稿件1420多条。广播电台进行了全面改版,全天播出时间近13个小时。全年市以上电视台用稿60余件,市电台用稿180余篇。 体育事业发展良好。重点抓好竞技体育的巩固提高,对14个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任务目标重新分工编定,新上了柔道和举重项目。15人参加了全省20届运动会,获金、银牌各一枚,铜牌2枚。向国家集训队选送举重运动员1名。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普及,广泛组织了社区、学校、企业的群众体育活动。 十、居民生活、人口与环境 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9元,比上年增长14.9%。人均消费性支出5442元,增长9.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94元,增长15.0%,衣着消费支出678元,增长9.2%;医疗保健支出558元,增长最高达127.4%z交通通讯支出414元,增长10.5%;教育文化支出900元,增长13.7%;家庭设备用品和居住支出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3569元,比上年增加210元,增长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7元,增长16.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003元,增长2.1%;居住消费支出328元,增长32.8%;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24元,增长37.8%;医疗保健支出226元,增长128.3%;教育文化支出210元,增长24.3%;衣着和交通通讯支出有所下降。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周提高。年末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77万人,缴纳养老保险金5268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能按月足额发放。全面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68万人,全年支付医疗费1123万元,比上年减少医疗费支出104万元。 就业趋势基本稳定。年末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2.04万人,比上年减少0.19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90元,增长24.7%。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44万人,增加0.13万人。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辖区内人口出生率13.77%。,人口自然增长率10.22%。,分别比上年提高2.83和2.71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未辖区内总人口81.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7万人。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01.9:100.0。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以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为重点,突出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年度12项污染控制指标全部完成,27个污染,治理企业落实了治污措施,排污总量指标削减20%。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否决化学镀项目2个,查处小电镀企业4家,杜绝了新的污染源产生。全年共处理环境信访132件,无越级重复上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