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扬州市邗江区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高于全市平均数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94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000美元。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2%。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重为9.7∶54.2∶36.1。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持续增加,2002年全区劳务输出10460人。

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对经济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增长点不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有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需进一步加强;镇村收入来源不足;城乡居民增收速度还不够快。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总量增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8606万元,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84720万元,林业产值3219万元,牧业产值49669万元,渔业产值30998万元,分别增长6.1%、7.8%、6.6%、6.7%。

种植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调整为60∶40。粮食、油料面积继续减少,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3.50千公顷,调减3.66千公顷,总产量213380吨,下降0.7%;油料种植面积5.87千公顷,缩减1.33千公顷,总产量11145吨,下降12.6%。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蔬菜面积达3.22千公顷。经济作物的区域特色逐步形成,特色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城郊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开始启动,农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9.69万头,增长0.7%;家禽饲养781万只,增长9.4%;水产品产量22009吨,增长6.5%。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一批特色种养企业初具规模。农产品质量建设全面展开,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全区获得省无公害农业品牌5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高。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46008千瓦,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9.8%。

农村经济在改革中平稳发展。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负担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化解村级债务7000万元,村级债务化解率在70%以上。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乡镇企业生产效益提高。

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91.5%提高到92.4%。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高位运行中提升质态。据统计,2002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59215万元(现行价),同比增长14%,完成工业增加值41.65亿元,增长14.6%。规模经济的支撑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年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6家。三笑集团、琼花集团利税总额分别突破亿元大关。

全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5.2亿元,销售115.9亿元,利税10.14亿元,利润4.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14.3%、17.3%和22.1%,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7.3%、67.7%、71.9%和77.8%。实现工业增加值29.58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04%。

工业用电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年增幅达2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技改投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7.8%。

建筑业在奋力开拓中不断扩张,建筑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全年实现建安总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建筑企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14%,建筑企业施工面积348万平方米,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168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953万元,增长24.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5690万元,增长34.7%,更新改造投资2500万元,下降11.35%,房地产开发投资36073万元,增长14.69%,农村集体和城镇投资128520万元,增长22.25%。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园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区工业园、杭集工业园成为市“一区四园”重要组成部分,全年完成投入近4亿元,新开发4平方公里,进园项目56个。一些镇在园区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镇工业园和工业小区全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进园项目200多个。

基础设施成效明显,道路建设快速推进。新区全年投入资金1.2亿元,拓建、改建、新建道路10公里。12个镇实现了通村公路灰黑化,通村公路灰黑化率达70%,通村公路灰黑化率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四、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29.81万吨,完成客运量2193.5万人次。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673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内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3407户,达到150885户,电话普及率达25%。

五、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12万元,比上年增长12.06%。其中:个体零售总额达67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102049万元,同比增长11.22%;餐饮业零售额25793万元,同比增长18.34%;制造业零售额22975万元,同比增长12.47%;农业生产者零售额2330万元,同比增长2.19%;其他零售额6765万元,同比增长5%。以住房、汽车、旅游、信息产品等为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

六、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2002年全区着力实施开放型经济大推进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和更强的攻势,扩大利用外资、放手激活民资,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2002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2个;合同利用外资6366.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0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和80.3%。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2002年全区新办私营企业56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974户,新增注册资本5.1亿元,实现民资投入11.8亿元。

进出口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10069万美元,增长43.6%,其中:自营出口9469万美元,增长35.1%。总量和增幅均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