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改制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调控目标。 一、综合 全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28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64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第三产业完成125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达到6:32:62。私营个体经济迅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91%。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改革面达95.4%,盘活存量资产1.46亿元。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2002年安置下岗失业职工1352人,再就业率65.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加大;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企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领域还需进一步扩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逐步优化。200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三麦、油菜面积下降1380亩,蔬菜面积增加1300亩。生猪、蛋鸡养殖规模扩大,金鱼、奶牛等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和花木科技示范园建设得到加强,创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一个。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净化解村级债务3750万元,化解率70.5%。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达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4097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6%。工业增加值完成547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全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6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6%。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01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45%;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78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4%;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600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0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50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15%。 工业经济运行质态进一步提高。产销状况良好,产销率达到95.13%。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75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08%;实现利税总额12155万元,其中利润792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93%、30.88%。 建筑业进一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有五项工程分别获市级“五亭杯”、“琼花杯”奖。 四、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8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1%。其中,个体零售总额13770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5%;私营零售总额268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94%。按行业分贸易业零售额213920万元,比上的同期增长12.71%;餐饮业零售额425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1%,其它零售额393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5%。全年市场成交额637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 五、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1010.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合同利用外资1029.4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引进民资3.3亿元。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6651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2%。其中进口231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44%;出口433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 园区建设起步较快。启动后四个月投资2500万元。完成4661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建成1500米的沙湾路,签约进园项目15个。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17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55%;更新改造投资58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8.75%;房地产开发投资202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38%。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阳光家具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002年工业技术改造投入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 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建成江扬大桥东接线,翻建街巷81条,翻建路面近4万平方米,对四季园、东花园小区实施了环境整治。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 七、财政 2002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2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财政支出121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财政收入点GDP的比重11.83%。 八、科技、教育 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全年共投入科技研发费用8000万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7项,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高新科技企业1家,省“双密”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项,火炬计划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园满举办东关小学百年校庆活动。4所小学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学龄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人口复盖率均达100%。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卫生、体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首届江苏曲会和“迎国庆,喜迎十六大”大型歌舞晚会。新建6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在十五届省全运会上获5块金牌。顺利实施红十字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资产联合重组。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2002年城区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十、人口、人民生活 2002年年末全区总人口301536人,人口出生率4.34‰,人口自然增长率-1.79‰。 2002年全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0560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250元,比上年增长6.8%。 注:①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②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