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涞水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保定市涞水县统计局

2007年4月

二00六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强县战略,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支撑,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203万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01万元,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5834万元,同比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64468万元,同比增长1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98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9.6:31.6:38.8调整为28.5:33.2:38.3。

从业人员收入稳步增长。年末城镇从业人员达22480人,同比增长3.7%,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6805人,同比增长6.2%(在岗职工16792人,同比增长6.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7961.6万元,同比增长19.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947.4万元,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11017元,同比增长16.5%(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1013元,同比增长16.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和经济运行中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进程较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等。

二、农业

“三农”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市场价格导向的双重作用,农业生产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8688万元,同比增长8.3%。

种植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调整种植结构增产增收为目的,发展特色和规模化种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含蔬菜)48.08万亩,比上年增播0.55万亩,增长1.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5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92万亩,比上年增播4.8%,油料总产量8139吨,比上年增长0.1%,(花生播种面积3.69万亩,比上年减播0.5%,产量为8102吨,比上年减少0.2%);蔬菜瓜类播种面积4.19万亩,比上年减播4.6%,产量比上年增长1.1%,达105853吨,其中蔬菜面积为3.72万亩,比上年减播4.6%,产量95680吨,比上年增长1.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92万亩,比上年增长1.8%,总产量120559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16万亩,比上年增播4.3%,产量48371吨,比上年增长5.2%,亩产319公斤,比上年的316公斤增产0.9%,秋粮播种面积24.76万亩,比上年增播0.2%,产量72188吨,比上年增长3.8%,亩产292公斤,比上年的282公斤增产3.5%,(玉米播种面积20.61万亩,比上年增播0.5%,产量为62409吨,比上年增长6.9%)。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受国家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业的政策带动,全县当年又新造林2400公顷,四旁植树90万株,新育苗木233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34115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干果产量1500吨,比上年减少31.8%,水果产量32615吨,比上年增长7.6%。

畜牧业生产不容乐观。受粮食价格上涨、畜产品销价徘徊和山区禁牧影响,畜禽存栏出现下降趋势。年末大牲畜存栏仅1.04万头,比上年减少58.4%;猪存栏比上年减少45.4%,仅12.88万头;羊存栏18.44万只,比上年减少11.7%;家禽存栏71.61万只,比上年减少5.8%。肉类总产量24687吨,比上年增长6.0%;牛奶产量1743吨,比上年增长5.3%;禽蛋产量3914吨,比上年减少6.5%。淡水养殖面积900亩,水产品产量700吨,比上年增长16.7%。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7097千瓦,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48444千瓦,比上年减少2.2%。年末拥有各种拖拉机4717台,比上年增加0.6%,当年机耕地面积22万亩,比上年减少8.4%。全县农村用电量1158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51.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637吨,农药施用量252吨,分别比上年增加23.5%、16.1%。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

乡镇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年末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02082万元(含北雄、信德、英利、保北四家玻璃厂、益康、鑫源水泥厂等入统工业企业),比上年增长18.5%,完成增加值3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实现销售收入9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利润10712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75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19.7%。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实现稳步较快增长。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县工业企业通过自身努力,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拓展产品销路,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克服原材料、燃料涨价等不利因素,使工业生产仍然保持了稳步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县年末完成工业总产值118358万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增加值36731万元,同比增长17.0%,其中27家入统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3698万元(12月月报数据,下同),同比增长20.64%,实现增加值25758万元,同比增长18.26%(按可比价计算),主营业务收入达74896万元,同比增长19.08%,实现利税6530万元,同比增长17.72%,其中:税金5158万元,同比增长22.93%;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形势也较好,完成产值3466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完成增加值10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建筑企业13家,建筑个体户322户,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3321万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增加值16084万元,同比增长13.7%。

四、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条件继续改善。随着生产的发展、道路的畅通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全县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标准公路里程达890公里,测算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7597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9631万吨公里,均比上年增长13.0%,各类运输车辆也不断增加,全县年末拥有货运汽车1020辆、客车190辆、运输用拖拉机1443台,其他运输车1798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1.3%、20.3%、1.5%、2.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90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年末拥有程控电话机6.5万部,比上年增长12.0%,电话普及率达66部/百户;移动通讯发展迅猛,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网并行,传输信号覆盖全县,移动电话拥有量达7.0万部,比上年增长55.6%,邮电通讯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县年末拥有商业、餐饮业企业55家、个体工商户3850户,各类集贸市场44个,年成交额13400万元,其中大型集贸市场16个,年成交额11500万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总产值达33833万元,同比增长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