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六、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5.3亿元,增长2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3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4亿元,增幅26.3﹪,银行各项贷款余额59.4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增幅72.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70.2亿元,现金支出28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5%和41.8%,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0.2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545万元,增长23.3﹪,其中:财产险3997万元,同比增长18.6﹪,人寿险6548万元,同比增长26.3﹪,全年保险赔付总额2238万元,同比增长27.1﹪,财产险赔付1735万元,人寿险赔付503万元。 七、商品贸易和市场物价 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销售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增长1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5亿元,增长16.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1﹪,农村市场实现商品零售额7.83亿元,增长15.2﹪,占全部零售总额的2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20.63亿元,增长16.4﹪,餐饮业零售额6.18亿元,增长16.2﹪,其它行业零售额1.27亿元,增长8.1﹪。市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结构呈现三个明显变化趋势,餐饮业持续火爆,交通、通讯、住房、旅游等消费不断扩大,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稳步增长。 市场物价总体呈上升势头,2006年全旗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5,比上年同期上升2.45个百分点,分项目看呈现“五升三降”趋势,交通和通讯类上涨3.78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2.7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2.1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77个百分点,娱乐教育和文化类上涨9.29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下降2.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及维修类下降2.06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21个百分点。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经济有了新突破,全年引进外资项目4项,总计合同金额9971万美元,出口产品98万美元。2006年是准格尔旗的旅游年,“大旅游”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全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心打造了准格尔工业游、吉祥游、生态游三条精品线路,全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亿元。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基”达标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投资421万元和313.7万元的民族小学教学楼和准民中校园网络建成投入使用,年内新招聘教师207名,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年末全旗共有各类学校68所,在校生40895人,其中:小学45所,在校生19803人;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2000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059人,初中在校生14949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1084人;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5131人。全旗教育系统有教职工3875名,其中:专任教师2960名。全旗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109.7%,高考在全市排名第三,本科上线328名,专科上线462人。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全旗科技经费支出1792万元,较上年增长87.5%,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0项,获得省级以上发明创造及技改奖项5项,累计申请国家专利6项,推广科技成果21项,建立了高岭土、煤转化、果品加工三个研发中心。全年完成各类科技培训41000人次,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十、文化广播和卫生事业 全旗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年内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四届漫瀚调艺术节”,参加全市“一会两节”文化活动项目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组织奖,全旗共组织编排文艺演出3台、78场,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广播电视实现了自办广播节目直播,国家“村村通”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成功安装了14个自然村的400多户接收设备,192个电影放映点完成电影放映2779场,旗乌兰牧骑全年为基层演出60场,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全年卫生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800万元,为旗直3家医院购置先进医疗设备43台(件),年内改、扩、新建乡镇卫生院9770平方米,旗中蒙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及9个高标准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迈上新台阶。全旗现有旗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基层卫生院18所,民营医院2所,合格卫生室238个,个体诊所140家,拥有病床770张,卫生技术人员796人。年末全旗共有17.1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89%,全年共为26386名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625万元。全旗计划生育率和优生优育率分别达到99.6%和99.8%,被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200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 十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环境和生态治理继续加强。全年完成营造林38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绿色通道建设完成治理10.5万亩,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坚持开发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及绿色通道”工程,工业区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中小型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大大改观,沙薛两镇区垃圾清运面达到100%,薛家湾市政区绿化面积达到113250平方米,城市广场及生活区实现了亮化美化。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06年年末全旗总人口277949人,全年出生人口3142人,死亡12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33971元,比上年增长3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2元,较上年增长23.1%,其中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79.5%,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12元,较上年增长15.0%,其中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所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0.3亿元,人均存款达到14502元,较上年增长26.2%。居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全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0906元和4400元。消费层次进一步提高,耐用消费品占有量明显增加,城乡居民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9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彩电118台、移动电话226部、电脑42台、家用汽车10辆、空调机18台。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4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彩电99台、移动电话158部、摩托车62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不断进步。2006年,全旗城镇失业、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9万人、2.13万人、1.1万人。全旗社会保障支出1.7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