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石林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2 昆明市石林县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

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收稽查工作,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县财政总收入53885万元,比上年增长98%。县级地方财政收入39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090万元,增长41%;基金收入19452万元,增长568%。财政支出总计7628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5725万元,增长39%;基金支出20555万元,增长396%。

金融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业务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2618万元,比年初增长18.6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6823万元,比年初增长0.78%;储蓄存款余额163069万元,比年初增长29.3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158万元,比年初增长14.75%,其中:短期贷款199291万元,比年初增长8.18%;中长期贷款61866万元,比年初增长42.6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20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4%;现金支出6881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1%;现金净回笼63875万元,比上年同期少回笼21040万元。

八、社会事业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九年一贯制”管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集、靠、收”改革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非义务教育管理改革,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稳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中学招生150人,在校生464人,毕业生503人。普通高中招生1268人,在校生3494人,毕业生886人。初中招生3902人,在校生11208人,毕业生3318人。普通小学招生3756人,在校生23575人,毕业生378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05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3.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42.74%。

文化产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文古籍《指路经》列为国家珍贵文献。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获首届“节庆中华”最佳狂欢气氛奖。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有序推进,电视传输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8.9%。

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个,卫生床位707张,卫生技术人员67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3人。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199371人,参合率达99.27%。

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九、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26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39612人,其中:农业人口211946人,非农业人口27666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45 %。男性人口120668人,女性人口1189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1.45:100。彝族814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33.99%。进一步落实“奖优免补”政策,降低生育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5.77‰。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城乡人民生活,让百姓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由于政策性调资、经营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350元,比上年增长33.7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204元,增长41.73%;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462元,增长28.17%;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412元,增长16.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比上年增长16.9%。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输出转移力度,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在县内、县外打工的机会增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6元,比上年增长7.2%。

注:

1、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实际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