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重点,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城市发展推动和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四大发展战略。以撤县设市五周年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城市规划建设投入和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年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市属14.33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2.42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2.4%。工农业总产值74.39亿元,增长15.9%,其中:市属26.94亿元,增长24.3%。 一、农业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主要农作物获得丰收。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业增加值达3.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绿化造林、护林防火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实现造林面积15960亩,四旁植树90万株。提前了实现“九五”灭荒目标。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生猪出栏创历史最高水平,规模化养殖户发展较快。 2000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982万瓦特,比上年增长2.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6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890台,农用载重汽车1056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683万瓦特。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2000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增加值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在市场环境逐渐好转和结构调整双重作用下,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市属2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实现工业增加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4.01%,较上年提高16.52%,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8.21%,资本保值增值率为99.71%,流动资产周转率1.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96%,全员劳动生产率30555元/人,产品销售率99.18%,资产负债率62.01%。实现利润2.7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95亿元,比上年平均增加43.8%。 建筑业生产经营管理得到加强,建筑产品质量有了提高,全年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6.8亿元,比上年减少18.1%,其中:市属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4.2亿元,比上年减少10.6%。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下降34.4%。 三、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工业经济的好转,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幅度有所回落,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更新改造投资2.1亿元,比上年减少51.2%;房地产投资1662万元,比上年减少84.7%。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31921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2%;客运周转量3184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08亿元。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066万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60.7%。年末电话装机总量54045部,比上年增长24.0%,电话普及率达21.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其中:城市零售额6.15亿元,上升4.7%;农村零售额2.32亿元,下降20.8%。非公有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额6.31亿元,占全市的74.5%,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107万元,比上年下降15.8%。 六、对外经济及旅游业 2000年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0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比上年下降5.3%;利润总额2037万元,比上年下降69.7%。全年工商业出口总额22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倍。全年共接待游客13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比上年下降11.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 金融运行正常。2000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7.86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其中:储蓄存款20.62亿元,比年初增长10.4%。各种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44.8亿元,比年初下降14.2%。其中:工业贷款26.22亿元,商业贷款3.9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了25.6%和下降18.3%。全年净投放现金2.73亿元,比上年下降34.8%。 2000年,全市保险金额为71.49亿元,比上年下降18.5%,保费收入6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支付已结案件赔偿1724万元,比上年增长6.21%。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工作在巩固创先成果的基础上,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成了“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市的建设项目。2000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8项,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4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6.8万人次。农村科技网络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 全市信息化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安宁市政府网页》制作及上网发布。 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我市《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巩固“两基”成果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以“减负”为突破口,全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含中专))录取率88%,高考录取率43.52%。全市小学在校生17324人,中学在校生9854人,职业技术在校生1495人,成人考试累计开考5526科次,参加考试人数累计2802人次。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建市五周年庆典暨首届安宁艺术节活动,文化下乡,千里边疆文化长廊等建设活动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8个,文化馆(站)11个,文艺表演团体1个,表演场所9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466万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