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大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全市旅游景点以古典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财政总收入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同口径比),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地方财政收入5.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加大了对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维护、社会保障和农业的支出。全市财政支出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一般预算支出6.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农林水气象支出7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3.4%;教育支出19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社会保障支出1338万元,比上年增长47.7%;医疗卫生支出4333万元,比上年增长41.0%;城市维护费支出1222万元,比上年增长51.6%。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6.6亿元,比年初净增12.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73.1亿元,比年初净增8.8亿元。全市人均储蓄存款突破万元大关,比上年净增1212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48.3亿元,比年初净增7.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7亿元,比年初净增5.9亿元;中长期贷款4.6亿元,比年初增加0.8亿元。 八、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共有50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5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退税高的技术产品,全年申请专利208件,比去年净增43件。 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市共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4.27万人,毕业生人数1.7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5796人;小学38所,在校学生3.64万人,毕业人数6753人;各类幼儿园94所,在校人数1.34万人。素质教育继续得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7.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6.2%。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市级医疗机构3个、卫生单位5个,卫生院14个,民营医院15家,村卫生室218个。全卫生系统现有职工2544人,卫技人员2055人,乡村医生900人,病床位1595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新突破,实现参合率85.3%。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全年5个全新剧目搬上舞台,年内送戏下乡142场,送电影126场;市图书馆年内新增图书6000余册,镇文化室新增图书8000多册,新增村级文化室89个,企业文化室12个。新增家庭文化户18户,社会文化室8个。广播电视新闻业取得长足进步。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比上年增长42.9%,是苏北苏中首家"全省有线电视示范县(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馆1座,游泳池1座,全民健身和体育锻炼进一步加强,年内新增4个健身,至年末全市共有31个健身点,全民健身工程2个,全市年内获亚锦赛金牌1枚,国家级体育比赛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3枚,省级体育比赛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8枚。盐城市级体育比赛奖牌若干。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臻完善。全年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实施了道路框架、桥闸建设、景观设计建设、旧城改造、精品标志、环城建设等6大类52项城市重点工程。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5.13万吨/日,供水总量1155万吨;煤气供应总量16.4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总量4500吨,;园林绿地面积446.49公顷,公共绿地面积87.3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6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本年投资总额2.63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达1248.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47吨,去除量1440吨;烟尘控制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4元,比上年增长16.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50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51元,比上年增长20.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耐用生活消费品:摩托车70辆,成套家俱100套,电冰箱94台,彩色电视机152台,家用电脑31台,普通电话152部,移动电话127部。农村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05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2元,比上年增长9.8%。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与上年增长3%。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摩托车96辆,电话机101部,移动电话80部,彩色电视机112台。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3、公报中部分指标值为初步核算数,最终以《大丰统计年鉴-2005》上公布的数字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