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2010年2月11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湖北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付出的努力最为艰辛、发展的道路最不平凡、收获的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全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影响,我省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逐步复苏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2009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283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15.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09.42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06.20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5.7∶43.8∶40.5调整为14.9∶46.1∶39.0。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及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22.8%、16.5%、14.4%、19.6%、3.7%和9.1%。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99.6,价格水平下降0.4%,其中:城市下降0.7%,农村与上年水平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居住类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6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万人。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1%,比上年末基本持平。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与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9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粮食种植面积401.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6.01万公顷,减少8.2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4.83万公顷,增加8.2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309.1万吨,比上年增产81.87万吨,增长3.7%;棉花总产量48.05万吨,减产3.29万吨,减6.4%;油料产量314.05万吨,增产28.31万吨,增长9.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2009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1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2309.10                     3.7

棉  花                 48.05                    -6.4

油  料                314.05                     9.9

花  生               62.74                     9.1

油菜籽              236.51                     9.8

麻  类                  3.82                   -19.7

烟  叶                 10.90                    24.9

茶  叶                 14.42                    10.7

水  果(不含果用瓜)    400.86                     6.2

蔬  菜               2949.57                     2.0

全省当年造林面积16.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零星植树达到1.78亿株,木材采伐量170.51万立方米。

畜牧、水产业稳步增长。生猪出栏3735.49万头,增长6.8%;水产品产量达到338万吨,增长7.9%,再创历史新高。

农村用电量104.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化肥施用量(折吨)340.26万吨,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