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承德市统计局 2010年2月8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承德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的主题,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开放开发”进程,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力促社会进步,全市呈现出经济止跌回暖,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1.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02.9亿元,增长12.7%,超过GDP增速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9.7亿元,增长11.2%,超过GDP增速0.2个百分点。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下降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7%,上升2.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实现百亿。面对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收增支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全市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实现全部财政收入再过百亿。据市财政局统计,全年全部财政收入100.1亿元,连续两年跨过百亿大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19.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0亿元,增长10.6%。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17.8亿元,增长14.3%。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0.8%、54.2%、34.5%和52.6%、2.6%。 市场价格平稳下行。据抽样调查,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98.3,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8.9和98.0。从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看,呈现出“两升六降”格局。其中,价格上涨的是烟酒及用品类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分别上涨1.3%、1.6%;价格下降幅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食品类,分别下降8.9%、4.0%、2.5%、0.8%、0.7%、0.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1.4%。其中轻工业上升2.2%,重工业下降25.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 就业形势趋稳向好。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5.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4.1万人,增长2.6%。其中,企业在岗职工11.7万人,增长2.6%;事业单位在岗职工8.6万人,增长1.8%;机关单位在岗职工3.7万人,增长2.7%。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企业、事业、机关分别增长13.8%、10.3%、9.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723元,增长10.4%。城镇登记失业率4.5%,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 二、农 业 农业生产较为平稳。受旱灾影响,全年全市粮食产量86.98万吨,比上年减产43.66万吨。在粮食作物中,玉米61.48万吨,稻谷10.87万吨,豆类2.19万吨,薯类8.35万吨。食用菌产量21.3万吨,增长31.7%。蔬菜播种面积(种植并收获)93.7万亩,增长4.2%;蔬菜产量280.7万吨,增长8.5%。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8万吨,增长25.6%;禽蛋产量10.3万吨,增长8.9%;牛奶产量13.1万吨,增长8.8%。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84.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牛存栏71.6万头, 增长12.2%;牛出栏50.0万头, 增长11.2%;羊存栏108.5万只,增长0.3%,羊出栏133.0万只,下降0.02%。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增长3.9%。 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51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3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75.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1%。实际机耕面积达18万公顷;当年机械播种面积14.71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3.9%;机械收获面积5.94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7.7%,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趋升。面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冲击,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系列保增长措施效果显现,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工业生产呈“V”字型走势,一、二、三季度末累计增速分别为9.9%、8.2%、11.5%。全市5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5.8亿元,增长1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7.4%;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3.7亿元,增长13.0%;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4.8亿元,增长14.6%;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亿元、266.8亿元,增长6.1%、14.2%。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市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体现增长。从分行业增长情况看,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9个,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21.9%,拉动全市工业增速增长3.1个百分点,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45.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增长20.5%;非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0.99亿元,增长25.9%。从行业比重情况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所占比重为37.1%,比上年减少9.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总量比上年增加4.7亿元,所占比重为35.1%,较上年增加5.1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增加值17.2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3.8亿元,所占比重为5.6%,较上年增加5.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2.2亿元,下降6.7%。实现利税66.7亿元,下降54.3%,其中,其中税金33.3亿元,下降29%,利润33.4亿元,下降66.3%。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在统计的9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近50%的产品产量增长。其中,生铁1116.5万吨,增长41.4%;粗钢705.5万吨,增长33.6%;钢材785.9万吨,增长28.2%;铁矿石产量2.2亿吨,下降7%;铁精粉3663万吨,下降9.7%;发电量54.4亿千瓦时,增长50.9%,其中风电4.5亿千瓦时,增长67%;中成药3631吨,下降56.4%,白酒41468千升,增长29.4%。全年产销率92.79%,较上年下降1.76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全市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共176家,增长2.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8亿元,增长11.8%。竣工产值88.9亿元,增长18.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3.9万平方米,增长1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8.2万平方米,增长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