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淅川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5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晋升各类科技人员742人(不含卫生系统),其中具备高级职称35人,具备中级职称340人,初级职称367人。科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全年申报15项科技攻关项目,开发新产品26项,推广和应用新技术12项,其中皇冠地毯公司开发的两种壁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6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我县共荣获4项市科技成果奖。由于新品种的开发和新科技的应用,我县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占限额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曲剧团演出112场次,观众达16.8万人次,演出收入53.2万元,组织创作的《渠首情》、《三代看渠首》在南阳市曲艺大赛中分获金奖和三等奖;大型古装戏《大登殿》在市戏剧大赛中荣获银奖。“电力与社会”专场文艺宣传活动,深入全县16个乡镇巡回演出,促进先进文化进基层活动的有效开展。电影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继续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香严寺、荆紫关五里长街等省级文物得到修复和保护。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电视转播和发射功率增强,有线电视信号覆盖全县大部分地区,拥有用户4万余户,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600户。全县电视机拥有率80台/百户,彩色和大屏幕彩电的拥有量大幅增长。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卫生系统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拥有床位76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10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62人),比上年增长3.2%;其中医生591人(其中执业医生398人,职业助理医师193人),药剂师218人,护理人员309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卫生教育等机构设备更新,技术水平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全县各乡镇都有卫生院,村级医疗网点527个,有医生703人,卫生员104人,有85%的村都设有医疗点。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水平提高。全年组织各种体育活动13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大大提高了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我县代表团参加省秧歌、健身大赛获一等奖,在市老年门球赛和老干部门球赛中分获第二和第七的好名次,在南阳晚报杯乒乓比赛获团体第八名。2005年淅川县被评为“省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城镇建设 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35018人,其中男性为 380940人。出生率为10.93 ‰,死亡率为6.11‰,自然增长率为4.82‰。 居民收入明显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98元,比上年增长13.2%,实际收入6982元,增长12.8%。居民实际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72.6%,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人均实际支出6429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消费性支出为4814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5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22元,增长32.6%;现金支出2265元,增长25.1%,其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9元,增33.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和47%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新建住宅17.2万平方米,农村居民新建成住宅50.5万平方米。 全县城镇集体以上从业人员39038人,比上年下升0.3%。其中在岗职工 37496人,上升0.8%。其中国有单位19709人,比上年下降0.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35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有单位20719万元,增长 21.4%。人均劳动报酬762元/月,增长17.7%;其中国有单位人均888元/月,比上年增长20.2%。在岗职工人均工资776元/月,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国有单位908元/月,增长20.1%。 社会保障体系渐趋完善。年末全县有268个单位28971名职工参加社会失业保险,对14家863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242万元,有224个单位24355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离退休职工足额发放养老金4208万元,全部由金融、邮政储蓄部门发放;有203个单位10966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本年又有150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3万多元。农村共有12万人参加投保,保险金累计968万元,全年对城镇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3232户667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94.6万元,对6471户12850名特困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21.9万元,全年发入春荒救济面粉25.95万公斤,下拔救济灾款170万元,解决5700户1.71万灾区群众生活困难。全年发放抚恤金592万元,五保供养 4579人,供养经费共计371.3万元。 城镇建设又有新发展。新增道路面积12.4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彩板 1.6万平方米。全年培植绿化苗木37.5万余株。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754.8公顷,新增绿化面积64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0.2平方米/人、30.8%、37.3%。公共事业取得可喜进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85%,城市的士80余辆,城区公交营运车辆16台,线路覆盖面达75%,运营线路网长度增加到36公里,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在在筹建过程中。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小城镇建设共投资8900万元硬化道路1204万平方米,栽植树木5.8万株,安装路灯724盏,铺设下水管道9600米,新增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新建专业市场1个,大型广场1个。荆关镇、城关镇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镇,香花、九重镇被确定为“市级小城镇建设特别试点镇”,全县小城镇建设呈现竞相发展的局面。 说明: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 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3、人口数据为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附表1: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类 别 2005 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2.8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