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镇平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1 南阳市镇平县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9亿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7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0.8亿元,增长14.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批发业增长13.3%,零售业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1321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41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7%。旅客周转量4712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920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6792户,电话普及率为17.5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0652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紧紧抓住全省开发伏牛山生态旅游的重大机遇,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开发进程,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3千多万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增收增支。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增值税完成2961万元,增长25.6%;营业税完成5961万元,增长27.4%;企业所得税完成1149万元,增长128.9%;个人所得税完成1140万元,减少12.6%。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79759万元,增长32.8%。其中农业支出增长47.2%,教育支出增长4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48.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5.0%。

金融运行稳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稳步增加,现金持续投放,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44205万元,比年初增加63914万元,比年初增长1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5554万元,比年初增加11852万元,比年初增长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5亿元大关,达到462729万元,比年初增加48032万元,比年初增长11.6%。新增贷款重点支持了特色农业和工业企业的合理流资需求,缓解了部分有市场、效益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及重点行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33所,教职工7147人。全县普通高中共招生2989人,在校学生9669人。全县普通初中招生9318人,在校学生28396人。全县小学招生15325人,在校学生69415人。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6所,全年培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6万人次。科技推广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共引进实施新技术160多项,开发新产品128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评审。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文化馆(站)24个,公共图书馆(室)2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4%,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所627个;医院病床床位1032张;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9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城乡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以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为主,进一步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对污染严重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加大对关停取缔小锅炉和农村秸秆焚烧工作的监管力度,违法排污及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出台了《赵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方案》,并取缔了库区313个网箱养殖和4条采沙船,使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2007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3.14%,烟尘排放达标率90.07%,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100%,COD减排完成任务743,全县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县出生人口9391人,出生率10.31‰;死亡人口5201人,死亡率5.71‰;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190人,自然增长率4.60‰。年末全县总人口966727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3元,比上年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46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3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1元,比上年增长16.0%。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2007年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