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31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

2009年西藏气象系统共有125个自动气象站,其中:有人值守气象台站39个,无人值守气象站86个。天气雷达站7个,其中:多普勒雷达站5个,数字化雷达站2个。地震监测台站(点)13个。水文监测站34个,水位监测站1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95个,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0个,民间艺术团19支。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2座,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9.2%和90.36%。出版报纸121097.4千印张,各类杂志132.3万册,图书1351万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6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8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7 个。实有病床床位8553张,其中:医院5368张。卫生技术人员10047人,其中:执业医师3395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2.95张和3.46人。

表3   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技术人员数

单位:张、人

床位数 技术人员数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每千人技术人员数

2005年 6767 8914 2.44 3.22

2006年 7496 8895 2.70 3.00

2007年 7469 9095 2.64 3.20

2008年 7127 9098 2.50 3.05

2009年 8553 10047 2.95  3.46

全年新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337处,其中:健身路径器材100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7个(每个工程包括:1个篮球场和2个乒乓球台)。我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种体育竞技比赛中共取得金牌1 枚、铜牌4.5枚,在登山及攀岩比赛中获得2个第二名、 1 个第三名;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69次,参加活动总人数达18.5万人次。本年度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79人,其中:一级体育指导员12人;二级体育指导员34人;三级体育指导员33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99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4433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90.0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9.03万人,占总人口的23.8%;乡村人口221万人,占总人口的76.2%。人口出生率为 15.3‰,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10.2‰。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44元,比上年增长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32元,增长11.2%。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年末已有23万户、120万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2009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3.8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3.62平方米。

西藏自治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8.8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8.8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9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5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2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1万人(另有3.90万名城镇居民参加了农牧区医疗制度,其中:在校大中专学生1.80万人)。

全年农牧民每人医疗筹资1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5元,自治区各级财政15元。

全区城镇居民共有39415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救助金9921.37万元。农村居民有23万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救助金11260万元。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共有205个,共有床位5131张,收养五保老人和孤残儿童3696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8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8678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安全生产

全年新发现矿产地10处,有7种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地质勘查实施地勘项目130项,完成机岩芯钻探实务工作量9.70万米。

2009年国家投入1529万元加强我区环保能力建设,投入150万元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投入1540万元用于我区17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拉萨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优良率达98.9%。全区共有8个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断面47个,水土保持监测站7个。全区共有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125.80万公顷,占我区总面积的34.4%。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12 起,比上年上升17.0%;死亡409人,下降1.0%;直接财产损失1263.70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94人,下降10.0%;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4.40人,上升57.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6.56人,下降17.0%。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西藏统计年鉴—2010》为准。

2、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气象、环保、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保障、资源、安全生产方面的数据均由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

3、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