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31 潮州市统计局

潮州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2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效遏制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力促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第三产业贡献率明显提高。2009年,潮州经济经历了“触底反弹—企稳向好—稳步回升”的一系列过程,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65.9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1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3%,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7%,批发零售业增长25.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5.3%,金融业增长14.5%,房地产业增长19.3%,其他服务业增长10.9%。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7.8:56.3:35.9调整为7.4:55.4:37.2。人均生产总值18681元,比上年增长11.9%。

物价下降。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CPI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一升七降,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7%,食品类价格下降1.4%,衣着类下降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8.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6.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3.3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09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5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年末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登记户数共52267户,比上年末减少234户,其中,私营企业增加952家,个体工商户减少1186户。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5亿元,增长13.9%,各项收入中,增值税25%部分收入6.1亿元,增长2.6%;县区财政收入全面增长,潮安县增长16.5%;饶平县增长14.3%;湘桥区增长13%;枫溪区增长10%。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国税国内税收收入29.7亿元,增长4.8%,其中,工业增值税21.7亿元,增长0.5%;地税税收总收入16亿元,增长13.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保障民生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深层次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29万亩,比上年增长2.03%。粮食播种面积67.88万亩,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26.75万吨,比上年增长8.2%。水果总产量13.59万吨,比上年增长36.7%;茶叶总产量0.71万吨,比上年增长17%;蔬菜总产量37.3万吨,比上年下降0.24%。全年肉类总产量6.86万吨,比上年增长2.2%。水产品产量17.7万吨,比上年增长5.45%。

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林业用地281.3万亩,其中有林地249.6万亩,林木绿化率64.4%;森林覆盖率60.7%,活立木总蓄积量426.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9.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8.5万亩,完成幼林抚育近10万亩,育苗285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3.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4亿元,增长13.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3%,集体企业增长31.8%,股份制企业增长14.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5%,重工业增长15.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59.4:40.6。

主要行业支撑有力。规模以上八大行业实现增加值94.3亿元,增长13.2%,对规模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3.6%,拉动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个百分点;其中,陶瓷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16.1%;食品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9%;塑料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3.7%;服装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7.1%;不锈钢制品业5.9亿元,增长20.9%;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6.1%;水族机电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2.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2.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2.8%。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提高。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内销产值441亿元,增长18.6%;出口交货值139.8亿元,增长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3%,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7.62%,比上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2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亏损企业亏损额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7%。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等级建筑企业8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0.75亿元,比上年下降0.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5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85.6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更新改造投资4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04.2亿元,增长35.6%;农村投资41.7亿元,增长2.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2亿元,比上年下降38.8%;第二产业投资87.5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投资86.3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73.3亿元,增长32.9%。房地产开发投资17.1亿元,增长14.7%。商品房施工面积237.8万平方米,增长40.7%,商品房竣工面积85万平方米,增长2.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97.9万平方米,增长2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受益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日趋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分地域看,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7.25亿元,增长22.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87.5亿元,增长20.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2.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3.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5%,化妆品类增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