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义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29 金华市义乌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2009年全市40项续建项目有10项完工,30项新建项目有20项开工建设,全年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33.5亿元。全年向上争取资金2.02亿元,其中建设类资金1.37亿元。金融商务区、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阳光大道、大鲵工厂化繁育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内陆口岸场站一期、义浦二线、国际会议中心、新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凌波大桥等15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或基本建成。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99家,其中二级资质以上企业9家。房地产施工面积310.4万平方米,增长30.7%;竣工面积64.9万平方米,增长28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5.7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60.2亿元,增长23.5%。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全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948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8.4%。

五、交通、邮政通信、旅游业

交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35亿元,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争取各级补助资金1.58亿元;新建公路27.8公里,改造公路26.7公里;新增客运线路11条,新增客运车辆192辆;农村班车通达率98.64%。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57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545万吨。国际物流中心全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43.6万标箱。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319架次,增长0.1%,完成民航客运量55.3万人次,增长9.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5万辆,比上年增加2.5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4万辆,比上年增加2.5万辆。

邮政电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36.6%;电信业务总量18.3亿元,下降1.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5.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4%;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3.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0.6万户,增长20.5%;国际互联网用户25.7万户,增长34.6%。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84.8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人民币,增长12.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5万人次,增长9.2%,旅游外汇收入24885万美元,增长5%。接待国内旅游者647.3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人民币,增长16.2%。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共接待游客608.6万人次,增长17.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6万人次,增长12.4%。“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举办了“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全市“农家乐”经营点共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28万元,增长31.8%。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增长15.7%。其中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4.6%。由于政策效应,汽车、金银珠宝、家电销售的快速增长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据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全年汽车实现销售额56.1亿元,增长26%。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增长23.6%。全年共销售下乡家电产品24080台,销售额达5699万元;销售下乡汽车4040辆,摩托车2026辆,销售金额1.8亿元。银泰百货、杭州大厦滨江国际购物中心两大零售业巨头进驻义乌,提升了居民购物环境,促进了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各商场采取一系列促销措施,共同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的繁荣。

商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556.1亿元,增长1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411.6亿元,增长7.8%。12月份市场景气指数达到1112.9点,为全年最高,“义乌指数”连续7个月稳步上扬。小商品出口保持平稳,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全年累计集装箱运输量32.9万只,增长16.6%;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51.1万只标箱,与上的基本持平。全年义乌公路、铁路、民航客流总量2274万人次,增长3.2%;入境外商31.8万人次,增长19.5%;累计境外驻义机构2652家,比上年增长24.9%。

会展业实现逆势增长。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均取得圆满成功。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28个,其中展览66个,会议、论坛、节庆等活动62个。66个展览活动中,经贸类展览37个,展览面积51.2万平方米,增长18.9%;参展企业10341家,增长22.9%;展览成交额214.8亿元,增长25.5%,其中第15届义博会设国际标准展位5000个,展览成交额115.4亿元,增长11.4%。会展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被人民网评为“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办首个义博会海外展。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42个,共设展位685个,分别增长23.5%和173%。

七、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35371万美元,增长13%,其中自营出口213561万美元,增长12%,进口21810万美元,增长24.1%。外贸出口增长全年呈现稳步上扬,并且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我市经济一大亮点,增幅分别高出全国(-16%)和全省(-13.8%)平均水平28和25.8个百分点。自营出口增幅主要依靠外贸流通企业带动,全年外贸公司出口9.4亿美元,增长39%,生产企业出口12亿美元,下降2.8%。主要出口商品增长较快,出口量前三位商品分别是纺织服装类出口11.8亿美元,增长11.6%;机电产品出口2.1亿美元,增长12.3%;塑料制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31.1%,前三位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7成。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增长强劲,全年对欧盟出口4.7亿美元,增长26.1%;对美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21%,两地占我市自营出口总额的38.5%。对阿联酋、俄罗斯出口增长大幅减慢,对阿联酋出口1.5亿美元,增长2.3%,对俄罗斯出口0.8亿美元,下降33%。

利用外资困难。全年利用外资规模大幅萎缩,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0个,比上年减少2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183万美元,下降36.3%,实际利用外资8049万美元,下降41.5%。特别是外商投资工业项目减少,全年新批外商投资工业项目3个,比上年减少一半,合同利用外资15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4%。外商投资商业领域项目较多,全年新批外资贸易公司26家,合同利用外资288.7万美元。全年共实现境外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054万美元,投资规模以中小型项目为主,50万美元以内的项目9个,占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69.2%。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147万元,增长2.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6255万元,增长2.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568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1%。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新政出台补发工资到位、地震灾后重建支出、大病医疗补助资金补助到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经费增加,支出进度加快。积极运用财政资金为企业帮扶解困,为95家企业办理转贷应急资金累计267笔共28亿元。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全年共拨付种粮农民直补资金948万元,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533万元,拨付汽车下乡补贴资金17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