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教育、科技 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 1所,研究生招生70人,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5030人,成人教育招生1344人,在校学生 万人。全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所,在校学生2.6万人。成人高考录取1161人。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32所,招生7.37万人,在校学生21.75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47%;共有普通小学学校1325所,招生3.69万人,在校学生24.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9项。专利申请量310件,比上年增加56件,增长了22%,其中发明专利79件、实用新型155件、外观设计76件,个人专利175件、单位专利135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350多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50余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剧场8个,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总藏量565千册;广播电视发射及转播台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4%,广播人口覆盖率97.0%。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050个,床位数1.22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4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69人,注册护士4191人,药师996人,技师(士)800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1%,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政府命名群众体育场地面积合计31万平方米,其中县区全民健身基地面积8万平方米。全年新建体育场地148个(块),其中农村健身场120个(块),城镇健身场28个(块),新建场地总面积3500平方米,完成投资2349万元。全市共有体育俱乐部113家,体育社团组织83个。 十、城建、环保 全年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22亿元,增长19%,新建和改造城镇道路11.3公里,新建广场7个,公共绿地103公顷。中心城市35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亿元,城市东、北入口建成通车,12条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完成。重点镇建设中开工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 市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337天,优良率达到92.3%。10个县城区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境内汉江干流5个监控断面年均值符合水域功能区划标准,出境断面黄金峡水质年均值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嘉陵江干流3个监控断面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优于规划的Ⅲ类水质标准。重点监控湖库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水质标准,1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合格。市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区,除勉县、略阳县环境噪声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外,其他县城区均保持“好”和“良好”水平。 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7299吨和57000吨,实现削减284吨和2530吨,分别比2008年下降1.61 %、4.3 %。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保 年末户籍总人口381.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00.13万人,女性181.42万人,男女比110.3:100.0,农业人口304.84万人,非农业人口76.71万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351.9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791人,“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4114人。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9亿元,扶持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全市劳务输出75.98万人,有序化输出44.54万人,劳务输出培训35.8万人,全市劳务输出创经济收入63.3亿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2元,增长23.7%,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增长19.5%,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52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35元,分别增长20.7%和7.4%。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9.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2平方米。 年末城镇职工已参加医疗保险32.82万人,城镇居民已参加医疗保险33.90万人,城镇已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0.12万人、21.18万人、18.83万人和12.21万人。年末城市居民低保人数7.7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6亿元,农村居民低保人数25.80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7亿元。全市优抚补助2.67万人,发放抚恤金1.04亿元。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6家,床位3728张,年末在院人数2474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83亿元。全年接收社会捐赠款857.9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总值、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总值、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户籍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 4、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