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09年,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5项,比上年增加了16项。获市奖励的科技成果49项目,获省奖励的科技成果15项目。争取科技经费436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近1倍。市级科技项目投入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倍多。申报专利350件,批准(授权)专利205件。评出2008年度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4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8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聂耳纪念馆主体群投入使用,以此为载体,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和全省第六届民族民间舞蹈乐展演。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304个,位居全省第一。6个综合文化站完成主体建设。全市9个县(区)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36个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年度工作任务。文化(新闻出版)刊物更加规范,并有序发展。 2009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502场;公共图书馆10个,藏书110万册;群艺馆、文化馆10个;乡级文化站(中心)76个;村级文化室465个。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2009年全市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5%和98.0%。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发展到10.7万座,调频转播发射台34座,调频发射机54部,电视转播发射台12座,电视发射机30部,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16.8万户。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完成9个广播电视转播台项目点,增加9套电视。全年新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9万户,累计在网用户16.6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卫生机构668个,其中:医院6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002张;卫生技术人员8638人,其中医生387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00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395人。2009年,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8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174.5万人,参合165.8万人,参合率为95.0%。全年共310.5万人次享受新农合减免补偿,减免补偿金17899.3万元。全年传染病发病例数3888例,比上年上升12.4%。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82.5/10万,上升19.5/10万。 2004—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底,体育系统建成全民健身路径(乐园)127个,全市有市级体育协会17个,国家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个,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单位10个,全民健身晨晚练点745个,健身气功站点18个,国民体质检测站1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102人。积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投入中央、省、市建设资金163.6万元,补助全市122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 成功举办玉溪抚仙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和中国瓦腾·云南玉溪环抚仙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两项国际赛事。做好省十三届运动会预赛参赛工作,共夺得29枚金牌、28枚银牌、43枚铜牌,223人均获得省运会决赛资格。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为云南代表团夺得1枚银牌、2枚铜牌,获团体总分112.5分;为解放军代表团夺得金、银、铜牌各1枚,获团体总分32.5分。 2004—2009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 十、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对已经建好并初具规模的约2平方公里的聂耳文化广场片区景观提升改造,启动了玉溪大河以北YTC地块前期开发整治工程。同时,把聂耳文化广场景区延伸至东风水库,启动了东风水库路坝合一工程。道路改造方面,在完成七星街、珊瑚路等街道的改造工程后,又全面启动了棋阳路拓宽改造一期工程、九龙片区五伟路一期工程、九龙片区四经路工程、抚仙路改造、明珠路延长线建设等工程。2009年9月,玉溪市荣膺“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位列全国第二位,在地级市中排列第一,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州市。2010年2月,玉溪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2009年依法淘汰水泥立窑1座,产能10万吨;淘汰铁合金3600千伏安,产能0.4万吨;计划淘汰炼铁高炉8座,产能97.9万吨。计划外淘汰了黄磷电炉2座,产能1.3万吨。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减排目标,不计新增量,COD削减量1500吨,SO2削减量300吨。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认真落实生态建设任务,完成了“三湖一库”及入湖河流、元江、南盘江、绿汁江、曲江等月报监测和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实施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以及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以及上级下达的各种指令性监测任务,共完成各种监测数据29771个,出具监测报告200份。继续开展阳宗海水体砷污染事件的后续监测工作,出具监测数据476个,应急监测报告51份及监测快报37期。 2004—2009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劳动就业规模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从业人员达到149.1万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到4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的32.0%。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12521万人,5776名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障事业整体推进。2009年,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1.1万人,比上年新增0.7万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6.0万人,收缴机关单位养老保险费7.2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6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费5.1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5113户,参保职工21.5万人,比上年新增了0.6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8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1.6万人,比上年新增0.3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0.5亿元,共为4033名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993.8万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0.4万人。 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大幅下降。全年安全事故死亡165人,比上年下降18.3%。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40人,比上年减少34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24人,与上年持平;煤矿企业未发生伤亡事故。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较大事故4起,死亡13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均在年初目标控制数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