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奎屯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走势,国家出台的房产紧缩政策对我市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商品房销售继续升温,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054万元,与上年持平,商品房施工、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为42.7万平方米,30.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4%和59.5%。 五、国内贸易 流通规模扩大,非公有商业日益壮大。2007年,随着我市进一步加快建设物流服务区,全市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档次和水平逐步提升,市场体系日趋规范和完善,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共存的商业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非公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4%,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运行良好。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运量865万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公路332万吨,增长5.7%。完成客运量533万人,增长7.9%,其中公路478万人,增长7.7%。 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16万元,增长13.5%。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2.5万户,增长4.4%;移动电话用户14.1万户,增长8.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891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2388万元,增长18.0%,上交中央两税75827万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支出为45233万元,增长6.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0629万元,下降1.6%,主要是2006年支出烟厂技改专项资金12297万元,剔除此因素后,增长40.2%。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2亿元,增长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96亿元,增长12.4%。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9亿,比上年增长24.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2元,增长15.7%;人身险保费收入1.7亿元,增长31.7%;支付各类赔款9278万元,增长43.5%。 八、教育、科技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1项,取得科技成果68项,获得国家专利77项,实施专利转化项目10个,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07年全市中小学生3.24万人,其中小学1.5万人、普通中学1.74万人。面对生源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不断优化师资配备,强化财力支持,市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总投入1.43亿元,增长26.8%,占财政总支出的31.7%。认真做好区内初中班工作,首届学生顺利毕业。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疆前列。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初中升学率、普通高考上线率分别保持在85%和90%以上。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规范有序,被自治区确定为全疆唯一网吧免检城市。“文化奎屯”创建工作顺利启动,文化广场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全市总人口的40%,全市60%的小区都设置了健身器材。竞技体育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金牌51枚,向国家、自治区输送优秀运动员17名。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数字电视顺利开通,电视新闻信号实现与新疆台的直传,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加大,提高了奎屯市的对外影响力。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全市卫生机构87个,床位1668张,医生848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市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5%,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6.9‰以内。荣获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和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市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总人口1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男性人口7.43万人;女性人口7.4万人。非农业人口14.19万人。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6万人,占总人口的7.12%。人口出生率7.17‰、死亡率3.45‰、自然增长率3.72‰。 人民生活: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改善人民生活。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95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9元,增长17.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6亿元,下降2.5%;恩格尔系数34.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4平方米,增长8.2%。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