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木垒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统计局 2004年3月19日 2003年是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自治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战胜重重困难,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县委的经济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速度超出预期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经济增速超出预期目标。据统计,全年实现现价生产总值49070万元,不变价增加值50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15%(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现价增加值25644万元,不变价27803万元,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现价增加值7860万元,不变价7850万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完成现价增加值15566万元,不变价增加值15090万元,增长14.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2.2%、16.0%和31.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2003年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结构不合理、农牧民增收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失业人口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较慢仍然是制约着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 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三、三、四”工作思路,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坚持种好草料养好畜的思想不放松,在大力发展畜牧业上做文章。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保持了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096.3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16643万元,增长0.02%;畜牧业产值32289万元,增长20.42%;林业产值1079万元,增长50%;渔业产值13.5万元,增长12.5%。年牲畜出栏数达59.35万头只,年末存栏数达74.57头只。实现肉类总产21479吨,奶5653吨。畜牧业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4.45%,较上年提高了3.59个百分点。在加快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同时,坚持“以小换大”,大力发展土鸡、肉兔等特色养殖业,2003年共饲养肉兔10.74万只,土鸡160.4万只,效益已日渐凸现出来。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2564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其中牧业增加值为18283万元,较上年增长9.75%;林业增加值为762万元,较上年增长596%.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06850亩,增长0.2%,其中小麦91642亩,增长0.49%;玉米96467亩,增长16.67%;豆类215850亩,减少13.4%;大麦29100亩,增长19.02%。油料播种面积16390亩,增长18.48%。全年粮食产量88537吨,增长10%,其中小麦12499吨,减少41.6%;玉米60806吨,增长96.3%;豆类11982吨,减少45.4%;大麦3241吨,减少47.5%。油料产量1827吨,增长10%。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的引导下,全年植树造林面积大幅增长,完成造林面积42615亩,增长1.42倍。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1879千瓦,拖拉机拥有量为5999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和支柱产业,按照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要求,采取扶优扶强战略,大力扶持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毛纺、肉食、豆制品、酿酒、阿魏菇等特色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已初步建成了以阿魏菇、毛纺为主的产业化基地,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竞争力不断增强。2003年,我县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3047万元,较上年增长12.9%。实现工业增加值3773万元,较上年增长13%。 在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的基础上,结合招商引资,放开建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共完成建筑施工产值2369万元,比上年增长22.11%;完成施工增加值670万元,增长28.1%。实现利润3万元。全年施工工程项目19个,比上年下降14%,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0665平方米,下降23.6%,房屋竣工面积1691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2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2%。全县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资项目共3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51%;基本建设投资增幅高、比重大。基本建设投资7636万元,增长24.66%;更新改造投资60万元,增长23.7%,占5.1%;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03年由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的增加值达4087万元,较上年增长40.9%,占全县GDP总量的7.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客运量完成132万人,同比增长2.3%,旅客周转量35316万人公里,增长1.47倍;货运量完成152万吨,同比增长了1倍.货物周转量4665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了1.02倍. 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8万元。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404.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39.5万元,增长9.1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64.5万元;增长7.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461.6万元,增长8.81%,餐饮业零售额546.8万元,增长28.35%,其他零售额1396万元,增长2.44%。 七.招商引资 坚持“三分一定”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签约项目总投资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5亿元,年内落实到位资金9604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较快,完成财政收入1479万元,同比增长22%.其中:增值税68万元,同比增长26%;营业税647万元,同比增长24%;企业所得税15万元,同比减少6%;个人所得税53万元,同比减少18%;农牧五税319万元,同比增长6%;行政性收费收入70万元,同比增长49%;基金收入75万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支出12586万元,同比增长17.0%. 金融业平稳发展。全县金融机构积极改善服务水平,存贷款额大幅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3803万元,比年初增加5058万元。其中企业存款8383万元,比年初增加450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663万元,比年初增加775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119万元,比年初减少12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