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吉木萨尔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建设发生较大变化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杨“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背水一战,争创一流,加强发展”的吉木萨尔县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狠抓工作落实,排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促进了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测算,200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31.4%,其中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42.9%,建筑业增加值0.9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5.6%。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19%、3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百分点,第三产业与上年相同。第一产业对全县GDP增长贡献率为27.6%,拉动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37.7%,拉动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34.7%,拉动4.9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善,一产偏大,二、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工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保障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扶贫救助、就业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农业 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益方向发展。今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1%,实现增加值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1%。 今年完成种植业产值4.92亿元,同比增长7.67%。全年农作物正复播面积44.7万亩,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复播套种面积2.1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44万亩,比上年增长1.56%,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面积为9.13万亩,产量达到3.3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3.12%、9.1%;玉米种植面积为7.53万亩,产量达4.7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4%、5.5%。今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较大,特别是我县今年大力推广的特色农作物增长幅度大于往年,今年我县依托现有的北庭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天山飞雪有限责任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全县共种植制酱番茄2.13万亩、产量达到9.57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73.68%、277.3%;土豆种植面积为4.02万亩、产量达10.43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7.5%、40.7%。棉花种植面积2.63万亩、皮棉产量2067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7.8%、40.52%。油料播种面积5.11万亩,比上年下降12.8%,蔬菜种植面积为5.79万亩,增长10%。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18.8%,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是大瓜和苜蓿。 我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着力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使之成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积极鼓励农民种植特色林果业,以鲜食杏、黑加仑等为主导的重点产业基地正在逐步形成。今年实现林业产值2550万元,全年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万亩,新造经济林1.05万亩,其中包括鲜食杏、黑加仑。另外还有大果沙棘、油玫瑰、肉苁蓉等特色林果。防护林9525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23.4万亩,零星植树30万株。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养殖发展迅猛。2006年畜牧业产值达到4.24亿元,同比增长11%,牲畜出栏59.5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1%;年末存栏牲畜为49.62万头,比上年下降1.2%;肉产量达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6%;家禽饲养390万羽,比上年同期增长22.15%。全年完成渔业产值4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水产品产量达500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县以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为重点,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布局,全方位培育扶持企业发展,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取得历史性突破,准东煤电化工业园区建设启动,准东千万吨矿区开始出煤。建立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基金,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为4.7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45.7%。总量、增速创历史新高。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4亿元,增加值0.9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83亿元,增加值0.53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蔬菜罐头(番茄酱、番茄丁)12505吨,比上年增长133.5%;原煤87.31万吨,比上年增长111.8%;饮料酒3021千升,比上年增长0.5%;食用植物油5675吨,比上年下降22.5%;日用玻璃制品4525吨,比上年增长32.4%;发电量472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电石完成16086吨,比上年增长123.9%;焦炭完成62625吨,比上年增长337.05%。 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4663万元,同比增长39.9%。本年房屋施工面积15.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5%;本年竣工面积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我县定位于打造全疆精品小城,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200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43.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19万元,增长66.4%,房产开发需求旺盛,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按照“城镇居民进小区、社会管理进社区”的总体要求,将全县所有小区整合规划为13个,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7万元,增长35.6%。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繁荣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意愿有所增强,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城乡消费市场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城乡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99亿元,增长18.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为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餐饮业零售额0.47万元,增长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