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拜城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拜城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地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拜城。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凝心聚气、真抓实干的拜城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依托我县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5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5.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35万元,增长5.03%;第二产业增加值49666万元,增长22.1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6729万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52980万元,增长18.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863元,增长6.7%。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1.51%,贡献率为9.59%,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8.16%,贡献率为51.50%,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6.16%,贡献率为38.91%。地方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分别由2005年30%:37%:33%,调整为29%:34%:37%。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20026万元,比上年增长86.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610万元,增长88.83%。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完成财政支出45953万元,增长45.8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5537万元,增长46.28%。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3590万元,增长32.77%;教育支出10268万元,增长63.58%;医疗卫生支出1582万元,减少8.92%;行政管理费支出8381万元,增长36.65%。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06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36起,比上年上升41.67%,死亡26人,下降62.86%,受伤106人,上升92.73%,直接经济损失69.47万元,下降82.9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的基础还十分薄弱,强有力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龙头企业比较少,农民增收还较为缓慢;资源勘探程度低、矿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体系不够完整,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优势资源转换的重要因素;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尤其是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已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二、农业 2006年,我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再加上各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农林牧渔业稳步发展。2006年,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363.01万元,比上年增长4.6%。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农业依据市场需求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种植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4.23万亩,减少0.24万亩。其中粮食生产是近年来形势最好、农民获益最多的一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1.52万亩,增加0.4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13816吨,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83754吨增长0.3%、水稻产量14175吨增长23.87%,玉米产量114750吨,增长1.2%。棉花播种面积5.1万亩,增加0.5万亩。全年棉花产量4423吨,增长13.1%。油料种植面积4.85万亩,油料产量6883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油菜种植面积3.54万亩,产量4217吨,下降11.3%;胡麻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918吨,下降27.9%;瓜子种植面积0.4万亩,产量737吨,增长85.2%。蔬菜种植面积3.39万亩,蔬菜产量50315吨,比上年增长22%。甜菜播种面积2.63万亩,甜菜产量104200吨,增长18.7%。瓜类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26738吨,比上年下降32.3%。洋芋种植面积0.77万亩,产量12727吨,比上年减少25%。水果产量22700吨,比上年增长3.1%。 畜牧业生产跃上新台阶。全年牲畜存栏头数达85.7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2%;牲畜出栏头数达42.67万头(只),增长2.9%;全年肉类总产量14506吨,增长5%;牛奶产量1743吨,增长5.6%;禽蛋产量480吨,增长11.6%。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3%增加到26.7%。 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林地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7万亩(不包括果园面积),其中经济林面积1.78万亩,防护林面积1.28万亩。 渔业生产有所回落。全年完成放养水面积0.42万亩,比上年下降42%,全年水产品产量1800吨,比上年下降23.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3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46台,下降11.9%;小型拖拉机5805台,增长11.5%;化肥施用量(折纯)13022万吨,增长10%;农村用电量1570万千瓦小时,增长1.3%;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87万亩,同比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招商引资企业投产的拉动下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6728.99万元,比上年增长23.28%,其中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29135.2万元,增长40.46%。全口径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317.1万元,比上年增长23.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152.9万元,比上年增长44.28%。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口径产销率为98.44%,其中规模工业产销率98.43%。 产业、行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我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围绕地区实施“6122”工程和建设库-拜东部工业隆起带的战略部署,按照地区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核心抓项目”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点在发展煤炭及其深加工、电力、油气化工、农畜产品、矿业开发、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和推进重化工工业园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产业、行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200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126.41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56.24万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88.81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10.64万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00.27万元;黑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2.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