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皮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9 和田地区皮山县统计局

皮山县统计局

2006年3月23日

2005年,皮山县各族人民在县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国民经济保持地旺盛活力和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全年的奋斗目标。按新行业初步测算,2005年皮山县生产总值49491万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48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249万元,增加23.9%;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4万元,增长9.6%。

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51.2%,第二产业16.7%,第三产业32.1%。总体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1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1.5%。粮食播种面积251251亩,总产量达到115347吨,比上年增加6.8%;棉花种植面积40933亩,减少5467亩,棉花总产5075吨,比上年下降8.8%;年末耕地面积447198亩,全年开荒新增耕地面积1123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34亩,比上年减少8836亩;全年果园面积143890亩,比上年增加21.7%;全年新增果园面积11130亩,比上年增加17.4%;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46.3万头,比上年增加1.7%;总产肉量4477吨,比上年增长6.2%;禽蛋产量494吨,比上年增加2.9%;羊毛产量650吨,比上年增加0.5%;牛奶产量728吨,比上年增加8.7%;各种水产品产量达到28吨,比上年增加16.7%。

200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463千瓦,比上年下降5.7%。其中:农用排灌总动力3530千瓦,比上年增加8.0%;大中型拖拉机386台,比上年增加42.4%;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250台,比上年增加12.9%;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36吨,比上年增加5.2%;农村用电量50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8.5%;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9.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4%。

2005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8940万元,比上年增加45.0%;乡镇企业总收入8850万元,比上年增加26.2%;实现净利润420万元,比上年增加15.7%;上交税金531,比上年增加10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26万元,比上年增加3.7%。其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282万元,比上年减少16.8%;集体企业完成产值80万元,比上年减少43.7%;轻工业完成产值772万元,比上年增加37.1%,重工业完成产值4555万元,比上年下降0.4%。

我县工业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工业企业是个薄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产品开发投入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传统工业企业步履维艰,缺少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企业发展缓慢,缺乏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41万元,增长6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438平方米,增长47.0%,竣工面积18089平方米,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57万元,比上年增加84.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皮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我县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等行业。其中农业投资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国家政策鼓励和全县农业产构调整的影响,我县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设施农业等方面的投资。

全县施工项目个数51个,比上年增加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7个,比上年增加20个。

五、国内贸易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长,全年保持平稳增长。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94万元,比上年增长40.7%。我县消费品市场有如下特点:①从消费地域看,城镇市场活跃,农村市场平稳。②从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表现活跃,其他行业的零售表现平稳。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28万元,同比增长158.6%,餐饮业零售额365万元,同比下降57.9%。

六、交通邮电业

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473万人,比上年增长46.8%,完成客运周转量3632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7%;货运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11.1%,货运周转量918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0%。

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40万元,比上年下降2.2%;交换机容量达到10981门,比上年增加1.3%;20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950户,比上年增加2.2%,分城乡看,农村电话用户达到3860户,比上年增加4.3%,城市电话用户3090户,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0万元,比上年下降2.5%。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业

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34万元,比去年下降1.4%。下降的原因:主要免征农业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481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增长原因:按照有关政策,医改资金的增加。从财政支出的份额看,个人部分支出依然占到绝大部分,党政机关的公费只占到财政总支出的一小部分。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4886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3.6%,其中:企业存款1719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60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2.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4428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5%;其中:短期贷款10322万元,比上年末上升6.7%,中长期贷款4105万元,比上年末下降17.3%。全年货币净投放金额10280万元,比上年下降2.1%。

全县保费收入603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36万元,比上年增长5.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6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90万元,比上年增加25.0%。

据教育部门统计,全县普通中学20所,在职教职工853人,比上年增加7.2%,在校学生13303人,比上年增加1.1%;小学学校124所,在职教职工1249人,比上年下降11.9%,在校学生25432人,比上年下降7.3%。学前教育(幼儿园)学校数2所,在校学生数673人,比上年增加33.5%。

九、文化、卫生、体育

我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县有广播调频发射台2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8%。有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有1千瓦以下28座,卫星地面接收站3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6%,有线电视台(站)4座,入户数达到195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