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巴里坤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0-03-19 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和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强县富民”这一主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奋斗目标和任务,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6年,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74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235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7695万元,增长12.5%,其中,工业增加值11707万元,增长16%,建筑业增加值5988万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4万元,增长21.8%。自治县人均生产总值7407元,增长13.3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0.35:22.9:36.75调整为36.62:23.8:39.58。

我县年末从业人员42084人,比上年下降4.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280人,增长1%。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420人。有4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19.8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13919.82万元,增长10.24%;畜牧业产值23220.08万元,增长7.2%;林业产值730.4万元,增长38.91%;渔业产值178.5万元,下降8.2%。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556.68万元,增长7.26%。粮食播种面积9.45千公顷,同比下降6.53%;棉花播种面积0.1千公顷,同比增长66.67%;油料播种面积0.12千公顷,同比增长1倍;蔬菜播种面积0.18千公顷,同比持平;水果面积(含果用瓜)0.18千公顷,同比增长28.57%;饲草料种植面积7.12千公顷,同比增长16.61%。

全年粮食产量43551吨,同比下降2.45%;棉花产量76吨,同比增长11.76%;马铃薯37492吨,同比增长28.89%;油料产量290吨,同比增长1.13倍;饲草料产量105240吨,同比增长41.92%。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55.0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03%;牲畜出栏37.65万头(只),同比增长10.15%;肉类总产量11256吨,同比增长6.41%;奶产量19000吨,同比增长18.3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5%。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09台,同比持平;小型拖拉机4978台,同比增长0.9%。化肥施用量(折纯)1949吨,同比增长0.91%。农村用电量167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27%。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千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22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781万元,增加值8603万元,增长13.2%。

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原煤完成28.03万吨,同比增长38.69%;硫化碱完成122736吨,同比增长13.9%;芒硝完成405000吨,同比增长2.53%;配混合饲料完成13071吨,同比下降48.83%;食用植物油587吨,同比下降8.42%;小麦粉完成1.52万吨,同比增长10.14%。产销衔接基本合理。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8%,比上年降低7.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78.7%,比上年降低6.3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7.44%,比上年降低7.6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78%,比上年降低18.7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6%,同比降低5.83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76.1%,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5.26%,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8次/年,同比加快0.1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3.08%,同比降低3.8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8119元/人?年,同比提高5288元/人?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1万元,同比下降42%。实现利税总额2979万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9.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按统计口径)28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3.3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267万元,同比增长127.55%;房地产开发投资1000万元,同比增长6.69倍。房屋施工面积8.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85%。

在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657万元,同比增长14.82%;第二产业投资9401万元,同比增长1.3倍;第三产业投资14209万元,同比增长2.5倍。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7%。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90万元,同比增长11.6%;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45万元,同比增长1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812万元,同比增长13.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70万元,同比增长14.22%;其他零售额453万元,同比下降19.6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98公里,比上年增长4.76%。完成客运量28.18万人,比上年增长0.36%;旅客周转量2025.82万人公里,增长1.12%。

全年完成邮政收入357.71万元,比上年增长9.83%。年末电话拥有量24727部,同比增长55.77%。

全年接待游客13.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4%;旅游社会总收入391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82万元,比上年增长55.7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18万元,同比增长42.9%;地方财政支出27025万元,同比增长33.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371万元,比年初增加1210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159万元,比年初增加730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684万元,比年初减少336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4187人,同比下降10.9%;小学20所,小学在校学生5886人,同比下降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小学毕业率99.63%;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8.18%,初中学生辍学率0.23%,初中毕业率99.72%。“两基”验收后的脱盲人员996人,剩余文盲2人。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70人,比上年下降17.9%。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85%,电视人口覆盖率94.34%。有线电视用户4900户。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17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78张。卫生技术人员301人。乡镇卫生院15个,拥有床位7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