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巴里坤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巴里坤县统计局 2006年4月17日 2005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自治区、地区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奋斗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5年,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64846万元,比上年增长8.4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163万元,增长5.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853万元,增长14.14%,其中,工业增加值9352万元,增长16.11%,建筑业增加值5501万元,增长10.45%;第三产业增加值23830万元,增长8.08%。自治县人均生产总值6452元,增长11.59%。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2:20.9:36.9调整为40.35:22.90:36.75。 我县年末从业人员44176人,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197人,增长1.83%。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950人,其中私营、个体和三资企业安置750人,其他单位安置200人。有9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907.3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12494.42万元,增长8.9%;畜牧业产值21465.88万元,增长5.9%;林业产值487.46万元,下降28.5%;渔业产值194.5万元,增长15.7%。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98万元,增长4.2%。粮食播种面积10110公顷,同比持平,其中小麦7690公顷,下降9.4%,大麦1840公顷,增长75.2%;棉花播种面积60公顷,增长3倍;油料播种面积60公顷,下降50%;蔬菜播种面积180公顷,增长5.9%;水果面积(含果用瓜)142公顷,同比持平。 全年粮食产量44647吨,增长15.1%;棉花产量68吨,增长3.4倍;马铃薯29089吨,增长1.5%;油料产量136吨,下降32%;饲草料产量74156吨,增长15.47%。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56.2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5%;牲畜出栏34.18万头(只),增长4.9%;肉类总产量10578吨,增长6.4%;牛奶产量11500吨,增长26.3%;禽蛋产量689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59吨,下降9.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09台,增长4%;小型拖拉机4933台,增长0.3%。化肥施用量(折纯)1874吨,增长28.2%。农村用电量1651万千瓦小时,增长0.06%。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87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521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682万元,增加值7308万元,增长36.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620万元;重工业总产值16062万元。 全县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原煤完成20.21万吨,同比下降0.63%;硫化碱完成107760吨,同比增长4.5%;芒硝完成395000吨,同比增长0.3%;配混合饲料完成25542吨,同比增长0.5%;食用植物油641吨,同比增长29.8%;小麦粉完成1.38万吨,同比下降19.8%。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3.5%,比上年上升16.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87.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105.1%,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55%,比上年上升60.2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6.43%,同比上升13.2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63.4%,同比上升61.3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3.26%,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6次/年,同比加快0.31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6.97%,同比上升4.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831元/人?年,同比提高6507元/人?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16万元,同比增加9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单耗11.1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按统计口径)12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新建投资9306万元,增长2.95%;扩建投资1995万元,增长3倍;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812万元,下降46.61%。 在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056万元,同比增长18.84%;第二产业投资4017万元,同比下降19.95%;第三产业投资4040万元,同比增长19.6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8%。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10.8万元,增长16.39%;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39.2万元,增长8.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72.3万元,增长15.63%;餐饮业零售额657.8万元,增长9.12%;其他零售额1619.9万元,下降0.3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30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完成客运量2003.3万人,比上年增长2.58%;旅客周转量28.08万人公里,增长1.4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155万元,比上年下降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874户(含小灵通用户1635户),移动电话用户8190户,互联网用户410户,增长117%。 全年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旅游收入6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12万元,增长23.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138万元,增长32.56%。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266万元,比年初增加903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851万元,比年初增加323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052万元,比年初减少1132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减少3602万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减少8268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4701人,下降16.74%;小学26所,小学在校学生6216人,下降4.7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率99.5%;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8.14%,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0.23%,初中毕业率99.75%。“两基”验收后的脱盲人员1027人,剩余文盲2人。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19人,比上年增长4.5%。已登记的科技成果15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5项。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座。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4%,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