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同心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同心县统计局 (2004年4月30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各项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任务,弘扬“同心同德、勤政务实、艰苦创业、兴县富民”的同心精神,克服了“非典”和“干旱”对我县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使全县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一、 综合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285万元,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269万元,比上年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20106万元,同比增长12.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为10197万元,同比增长10.4 %,建筑业增加值9909万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0910万元,同比增长9.8%。 从产业结构看,三项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 33:22:45调整为29:28:4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2003年来,全县城镇从业人员14070人,较上年增加1014人,增长7.8%。其中:国有经济从业人员11398人,较上年减少151人,下降1.3%;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284人,较上年增加1164人,增长103.9 %。 二、农业 2003年农业因受灾粮食减产较大,但在种植业结构优化、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等有利因素带动下,总体上仍实现了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43575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种植业产值24212万元,同比下降3.0%,林业产值7682万元,畜牧业产值1168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8.9 %和1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23408吨,同比下降24.2%。油料产量7384吨,同比增长1.7 %。水果产量 939吨,同比增长18.9%。 林业生产成效明显。全县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2.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8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66.1%和76.5%。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封山禁牧后,我县将畜牧业生产作为农民增收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常抓不懈,有力地发挥养殖示范户、示范村的带动辐射作用,扶持发展了一批养殖业大户,使全县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截止2003年末,全县大家畜存栏 6.5万头,同比增长6.6%,其中牛存栏4.3 万头,同比增长22.9 %,羊只存栏46万只,同比增长25.0%。肉类总产量10118吨、禽蛋产量1345吨、羊毛产量805吨,同比分别增长1.2 %、25.8% 、77.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2003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60台,小型拖拉机7872台,农村用电量3412万千瓦小时,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6127吨。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县自来水受益村9个,通汽车的村214 个,通电话的村205个,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5811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3988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国有 4家,工业总产值 928.6万元,同比增长0.1 %;集体9家,工业总产值712.2万元,同比增长41.3%;股份制 1家,工业总产值5428.2万元,同比下降20.0%。村及村以下企业1229家,工业总产值26919.4万元,同比增长8.7%。在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中:私营78家,工业总产值23790.1万元,同比增长4.3%;个体1151家,工业总产值3129.3万元,同比增长60.8%。 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国家基本建设力度加大。2003年全县 7家集体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959万元。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 5家,完成产值5373万元;水利工程建筑2家,完成产值6039万元;市政工程一家,产值547万元。完成房屋建筑面积85591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887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全县加大了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2670万元,同比增长34.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14225万元,同比增长15.9%;农村集体投资13311万元,同比增长 22.7 %;城乡个体私人投资6536万元,同比增长101.2 %。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农、林、木投资4313万元,同比增长130%;用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872 万元,同比下降28.3%;教育、文化设施投资2998万元,同比增长166%。 投资新增的生产能力为:新建扩建学校53所1.1万平方米,新增5条四级砂砾55公里,完成人工造林 18万亩,整修渠道29公里,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继续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415公里。全年新修同预公路至预旺陈石塘、张家寺、窑山麦垛山、同喊公路至马塘石膏矿、喊叫水乡周庄子至下庄子5条四级砂砾路55公里;开工建设同石三级柏油路25.2公里,改建完成了盐兴公路叉路口环岛改建工程。 邮电业务量迅速扩大。年末电话装机数量19656部、移动电话用户31900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2396户,邮政业务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商业贸易 2003年,我县克服了“非典”疫情及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流通领域继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704万元,同比增长20.9%。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10552万元,同比增长14.4%;县以下零售额7152万元,同比增长31.9%;分所有制看,国有经济8114万元,同比增长65.3%,非国有经济9590万元,同比下降15.6%。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额2416.2万元,同比增长48.2%;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11025万元,同比增长4.2%。 七、财税、金融、保险 全年共征缴工商税、农牧税218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34%,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788万元,同比增长25.2%,财政支出23939万元,同比下降9.8%。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7400万元,存款余额62928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15.4%。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10938万元,现金支出443988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量33050万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保险业务总额为12782万元,同比增长69.2%,保费收入286万元,同比增长30.6%,已决赔款149万元,同比增长31.9%。 八、教育、文化、卫生 各类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3年末,全县中专学校2所,在校学生551人,专任教师47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15496人,专任教师75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003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361所,在校学生55070人,专任教师2195人。2003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88.4%。其中:农村入学率为88.3%,女童入学率8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