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源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西宁市湟源县统计局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推进现代化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方面,全县财政、金融和保险事业强化了职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财政收支增幅提升。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3万元,比上年增长24.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970万元,增长17.4%;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795万元,增长7.7%;企业控潜改造支出205万元,增长2倍;社会保障支出133万元,增长47.8%。

金融运行态势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723万元,比年初增长3.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462万元,增长6.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122万元,增长2.46%。消费贷款发放规模扩大,余额不断增加。

保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借助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等有利条件和潜力,保险事业进一步向多险种、多群体、优价位发展。全年全县获得保费收入950.1万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财险收入230.1万元、寿险收入720万元,人保增长15.82%,财保下降0.17%。

七、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11所,在校生9569人;普通小学175所,在校生13074人;职业学校一所,幼儿园一所。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6200户。城乡居民获取的精神食粮更加丰富。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床位数233张。卫生技术人员350人,其中医生148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计划得到落实。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3.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20.54%;乡村人口10.68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79.46%。城乡男性人口6.88万人,女性人口6.5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19%和48.8%。全年出生人口1590人,出生率为11.83‰;死亡人口423人,死亡率为3.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3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833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44元,比上年增长18.01%。全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救助。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安置城镇失业人员893名,登记失业率为3.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448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510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8.07%和2.02%;基本养老金发放率达100%。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8178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增加,社区服务中心面工作强化。

200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特色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大;二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融资渠道狭窄,项目储备不足;四是财政形势严俊,收支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