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东乡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州县有关会议精神,以西部大开发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和“1351”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壮大洋芋、羊、花椒、劳务四大支柱产业,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4.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5%,十五期间总增长122.7%,年均递增17.36%。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1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2.2%,非公有制经济达1.7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8.9%。其中第一产业1.53亿元,增长4.01%,占34.79%,第二产业0.96亿元,增长16.61%,占21.93%,第三产业1.9亿元,增长13.97%,占43.28%。人均生产总值为1629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以保粮增收为重点,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广农业科技,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全面实施洋芋脱毒工程,建设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强化农业基础,加快支柱产业发展步伐,使粮食生产获得了较好收成,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总产值达到29751.63万元,比上年增长7.68%,十五期间增长90.8%,年均递增13.8%。 年末耕地面积为36.76万亩,全年包括复种的粮食播种面积为38.65万亩,其中夏粮8万亩,秋粮30.65万亩,夏秋比例由上年的1:3.01下降到1:3.83,粮食播种面积中豆类面积为0.5万亩,洋芋播种面积为24.37万亩。 粮食平均亩产为156.62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60533.59吨,比上年净增1230.38吨,增长2.07%,十五期间增长55.4%,年均递增9.22%,其中夏粮总产达到8643.2吨,比上年下降48.33%,秋粮总产达到51890.39吨,比上年增长21.87%。农民人均占有粮231.5公斤,比上年增长1%。 在造林方面,锁南至东塬和锁南至高山绿色通道工程、县城绿化和“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工程初见成效,当年造林面积5.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0.5万亩。经济林4500亩,防护林4.75万亩,育苗2000亩,其中本年新育1600亩。 全县畜牧业生产紧紧抓住支柱产业的优势,做强做大羊产业,以稳定存栏,扩大出栏,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分散养殖和规模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养羊业,引导养羊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使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11104.9吨,比上年增长23.81%,十五期间增长124.5%,年均递增17.6%。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2387千瓦,比上年增长2.05%;拖拉机955台,与上年持平;农用载重汽车126辆,比上年持平;农业排灌机械902台,比上年增加5.1%;化肥施用实物量11603.42吨,折纯量2867吨。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累计达到10.75万亩,比上年增长0.94%。新增保证灌溉面积0.3万亩,累计达到9.01万亩,比上年增长0.78%,当年新增“三田”面积2.51万亩。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企业的发展继续走“工业强县,民营经济富县”的路子,以扭亏增盈、提高效益为目标,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民营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开发区经济发展为龙头,建成和改造了一批骨干企业,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315.1万元,比上年增长6.2%,使全县工业生产得到了持续发展。 乡镇企业累计发展到1053家,从业人员达到10750人,乡镇企业总产值46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6.07%,十五期间增长110.8%,年均递增16.1%。乡镇企业增加值6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39%。在乡镇企业中:县以下建筑企业达到28个,从业人员达6177人,实现施工现价总产值22767万元,增加值3199万元;乡镇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144家,从业人员达到2001人,乡镇工业总产值4055万元,乡镇工业增加值53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以县城改扩建项目为重点,县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建设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加工营销企业,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狠抓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7.69%,其中:国有及国有联营投资14306万元,比上年增长16.90%。,城镇私人建房投资469万元,比上年增长53.7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74%。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乡村个体联户交通运输企业达到6户,从业人员961人,实现运输业现价产值8480万元,增加值1102万元,完成公路客运量8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公路货运量56.48万吨,比上年增长65.3%,公路客运周转量3692.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公路货运量397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9%。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无线电话3.7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6部,移动网络覆盖率91%,联通网络覆盖率5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70%,邮电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迅速增长。全年报刊累计发行量、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等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六、商业贸易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44万元,比上年增长5.5%,十五期间增长133.6%,年均递增18.5%。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的零售额1772万元,比上年增长5.79%,县以下零售额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5.36%。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17万元,比上年增长4.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84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其他行业43万元。 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5004.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187.8万元,比上年增长4.7%,零售贸易业销售额3817万元,比上年增长4.7%;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655万元,占年预算1459万元的113.43%,比上年增长26.34%,十五期间增长162.7%,年均递增21.3%。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7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1%。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支出达到21247万元,占年预算23713万元的89.6%,比上年增长27.4%。 金融流通运行平稳。全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6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下降24%,有力支持了全县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流通运行逐步向良性循环轨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