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瑞昌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9 九江市瑞昌市统计局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和民生为先,克服各种困难,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我市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发展后劲增强,民生质量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524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00万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217770万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74033万元,增长5.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2%、61.8%和21.0%。

全年财政总收入38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15元,增长11.3%;税收收入3315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86.7%,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总额占全市税收收入的83.6%,净增3119万元。全年财政支出61235万元,增长39.3%,其中,民生工程配套资金1698万元,新增1105万元,占全市新增财力的51.0%;社会事业支出4.1亿元,增长32.3%;基本建设支出1.13亿元,增长42.1%。

年末从业人员214875人,其中第一产63153人,第二产77350人,第三产74372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2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26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3%。

年末私营企业688户,个体工商户5864户。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31634万元,占GDP的65.7%,增长15.1%。其中第一产21180万元,占GDP的35.0%,增长1.3%;第二产174418万元,占GDP的80.1%,增长20.1%;第三产36036万元,占GDP的48.7%,增长2.1%。

二、农 业

我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工作之首,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农业稳定和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全年农业总产值9499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6%。农作物播种面积499470亩,下降5.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380亩,下降8.1%,粮食总产量72514吨,下降1.4%;棉花总产量3345吨,增长38.6%;油菜籽总产量11074吨,下降2.6%;芝麻总产量900吨,下降8.5%;生猪出栏271200头,增长8.2%;肉类总产量25065吨,增长31.8%;水产品总产量30100吨,增长17.4%;蔬菜产量78576吨,增长4.1%;水果产量4203吨,增长101.3%;茶叶产量4吨,下降20.0%。我市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山药、苎麻、油茶、早熟梨、生猪、獭兔、螃蟹、小龙虾等特色种养业,并逐步形成了规模。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市加快园区建设,工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达605702万元。同比增长51.7%,完成工业增加值209596万元,增长32.8%,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总产值13491万元,增长19.2%,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34107万元,增长52.2%,外资企业总产值258119万元,增长48.1%,集体企业总产值6000万元,增长64.2%,私营企业总产值186188万元,增长57.3%,其他企业7797万元,增长69.5%。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总产值385426万元,增长61.9%;轻工业总产值220276万元,增长48.6%。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5.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86135万元,增长70.6%;实现利税52732万元,增长141.0%,其中利润35347万元,增长196.9%。

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实现总产值492004亿元,增长50.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2%。

全年工业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997万元,比上年增长53.7%,占工业总产值的88.0%。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020万元,同比下降46.0%。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412万元,下降9.3%,实现利润553万元,税金总额887万元,施工房屋面积 26.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294人,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27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城镇投资296930万元,增长14.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349万元,减少25865万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46637万元,增长18.3%。

总投资中,工业投资235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投资254321万元,增长28.3%;更新改造投资14948万元,下降34.8%;房地产投资32010万元,下降18.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7810万元,下降3.6%。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46637万元,增长18.3%。商品房竣工面积533876平方米,增长53.2%;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亿元,增长14.3%,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社会事业基础建设投资4.7亿元,教育、文化、卫生、民政“三院”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物价、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51万元,增长15.1%。分城乡看,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0988万元,增长17.4%,市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1563万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93662万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933万元,增长19.9%。

1-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5.1%,同比增幅上升3.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2.0%,二季度上涨3.2%,三季度上涨4.4%,物价涨幅呈现出逐步走高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3.7%,成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领头羊”。

全年引进市外项目165个,资金合同金额37.7亿元,当年进资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98万美元,增长16.5%,其中出口总额1627万美元,增长28.0%。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391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公路41250万吨公里,增长3.5%;水运12662万吨公里,增长59.0%。旅客周转量2210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其中,公路22055万人公里,增长9.4%;水运52万人公里,减少33.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89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317万元,增长3.1%;邮政业务收入157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5519户,新增2099户;移动电话用11.8万户,新增3.4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530户,比上年末增加2938户。

七、金融和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