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宝鸡市渭滨区统计局

七、科技、教育、卫生、体育

我区科技工作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星火密集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培育星火龙头企业,加快姜谭科技工业园建设步伐。全年编制科技进步计划16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14项,社会发展计划2项。14项星火计划项目共投入资金1790万元,新增产值3750万元、利税1300万元。积极发展药材种植示范项目和千亩桃园建设项目,全年引进推广金太阳杏、美国黑核桃等30个优良品种,使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5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二00二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81所,其中:普通中学2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4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52393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普通中学23637人,职业中学3081人,小学25675人。全区共有教职工3760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普通中学1822人,职业中学209人,小学1729人。共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8997人,幼教职工589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二00二年,卫生工作以整顿和规范食品、医疗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全面开展医疗机构整顿、食品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及爱国卫生等工作。取缔非法行医45户,查处医疗安全隐患10余起,规范了医疗市场。年内进行了六次大型食品卫生检查,取缔无证经营户39户,查获违法食品540公斤;建成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甲级村卫生所,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0%;指导拟建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12个市级、11个区级卫生先进单位,使市容环境更加整洁、亮丽。

二00二年,全区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0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8000人。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28所,达标学生24341人,达标率为85.6%。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二00二年,全区总人口(公安年报)为333014人,农业人口75548人,非农业人口257466人。据计生年报资料显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7‰。二00二年,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7296万元,比上年增长4.6%,年平均工资为10836元/人,比上年增加979元/人,增长9.9%,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3176元/人,集体单位职工7169元/人,其他经济类型职工6256元/人。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6元,增长9.8%。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93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增长4.1%。

二00二年,民政工作取得新成就。城市低保应保尽保,“星光计划”全面实施,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区4529户12338人城市应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确保了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截止12月底,全区共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星光老年福利活动服务站46个;全区建成示范社区7个,文明社区40多个,我区社区建设工作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立足区情,抢抓机遇,促进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二00二年,我区顺利实施了渭河公园“千禧乐园”4.04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栽植各类乔灌木20余万株,栽植地被植物4.1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青铜器博物馆、清姜坡、胜利桥北引桥及滨河路堤下等地的绿化,栽植麦冬2450平方米,桥灌木13500株。在市区各路段及高新大道栽植法桐、国槐等9358株;加强垃圾统管力度,进一步推广垃圾袋装化,新增垃圾袋装化单位14家2600户,约5400人;圆满完成36条主次干道98万平方米的清扫任务,全年清运垃圾7665车,38325吨;改造修建辖区六条背街小巷,道路总长444.3米。这些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使我区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

二00二年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污染反弹,加强清姜河饮用水源的保护管理。对清姜河沿岸回潮的洗车厂当即拆除高压喷头和招牌,没收水管。帮助高家村造纸厂筹集46万元,完成污水治理项目。对全区已建成的5个烟尘控制区和4个噪声达标区加强监督管理和定期复测,有效地巩固了建设成果。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与26个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开展了“环保志愿者”秦岭北麓生态调查活动,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均为现价,增长速度为不变价,各产业总产值为不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