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28 九江市统计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实施赶超战略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工业、扩城区、强园区,全市经济呈现发展提速、省内位次前移、民生质量改善、社会和谐安康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83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441.10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98.27亿元,增长13.9%。人均生产总值17420元,比上年增加2123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上年的11.6:52.6:35.8调整为11.0:53.1:35.9。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6.19亿元,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50亿元,增长31.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0.4%,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改善。全年税收收入74.01亿元,增长31.7%,比财政总收入增幅高出1.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5.9%,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物价水平止跌回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73%、0.95%、1.91%,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3.60%、0.54%、3.03%、1.81%、5.65%。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44%,房屋销售价格上涨0.8%。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城镇净增就业5.05万人,城镇就业率97.6%。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58.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二、农业

主要农产品质优量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6.6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0%,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1.7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夏粮连续六年增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53.48万吨,增长5.9%,创历史新高。棉花种植面积5.60万公顷,增长14.0%;棉花产量9.12万吨,增长11.1%。湖口县武山镇百亩示范基地亩产棉籽1014.12斤,创造了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高产新记录。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5%;油料产量17.59万吨,增长30.0%。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93万公顷,零星植树3363万株,比去年翻了一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81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7.15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油茶籽5586吨,同比增长43.5%;松脂488吨,同比增长92.9%。

牧渔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7.92万吨,比上年增长23.2%。生猪出栏189.59万头,增长10.5%;生猪存栏109.33万头,增长2.3%。禽蛋产量6.65万吨,增长0.3%。全年水产品产量34.91万吨,增长0.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1.52万吨,增长8.9%。

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全年向上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资金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农机购置补贴3500万元,比上年增加80%,惠及1.17万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20万千瓦,同比增长15%,农业排灌机械动力98.58万千瓦,增长7.3%。新建户用沼气池2.6万座、集中联户供气沼气工程21处,并建成村级服务网点164个。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5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龙头企业85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固定资产69.85亿元,同比增长13.6%;销售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3.5%;上缴税金3.74亿元,同比增长23.5%;带动农户109万户次,同比增长3%;全市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16.62亿元,户均收入1524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上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66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1.66亿元,同比增长20.7%。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4.28亿元,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原煤66.21万吨,下降13.9%;化学纤维9.91万吨,增长11.1%;纱35.0万吨,增长40.9%;服装15578万件,增长130.9%。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1.24亿元,增长22.9%;实现利税总额116.91亿元,增长3.01倍;实现利润46.24亿元,增长17.08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5.88%,比上年提高51.05个百分点。

园区规模逆势扩张。年末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902家,比上年末增加116家;安置从业人数17.51万人,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26.4%。主营业务收入737.1亿元,增长30.1%。实现利润总额43.6亿元,增长41.4%。上交税金20.4亿元,增长22.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9.44亿元,增长7.9%。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60.76亿元,增长3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0.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7.9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1.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3.1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47.0亿元,增长4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37亿元,增长82.1%;第二产业投资438.64亿元,增长45.6%;第三产业投资202.95亿元,增长38.0%。非国有投资485.22亿元,增长3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81.5%下降到73.6%。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86个,比去年增加130个,完成投资333.03亿元,增长20.8%。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52个,比去年增加77个,完成投资187.41亿元,增长139.8%。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9.0亿元,增长34.9%。商品房竣工面积203.73万平方米,增长11.1%;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66.16万平方米,增长40.4%;商品房销售额79.95亿元,增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