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荣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26 威海市荣成市统计局

七、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的总体趋势明显好转。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28607万元,同比增长25.7%。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1503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1965万元,同比增长8.6%;省级收入完成118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85万元,同比增长3.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2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969万元,同比增长9.0%。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562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88232万元,同比增长3.4%。全市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农林水事务四项重点支出共完成199473万元,占全部支出的56.0%。

金融业形势稳定,存贷款均比年初有大幅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20.9亿元,较年初增加了61.9亿元,增长2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5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3.6亿元,增长18.7%。全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3.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40.5亿元,增长24.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险费收入48907万元,同比增长9.7%,赔款支出28090万元,增长11.9%。

八、     科技、教育

科技成果及专利申请成果丰硕。2009年,全市新上威海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共争取上级经费789万元;新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处;申请专利767项,其中发明专利176件;共鉴定重大科技成果27项,获得威海市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威海市科技进步14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多份,实施合作项目20多项,完成技术贸易交易额5000多万元。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推进城区学校扩建工程。总投资176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配合学校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农村学校食暖行工程,投资2700多万元,完成对全市40处学校伙房餐厅和20所学校暖气的改造建设任务,并全部通过威海市验收。积极实施电教设施上档升级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投资443万元,添置电脑1500台,筹措资金380万元,完成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50万元,更新课桌凳1.5万套,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年末各类在校学生达77993人。其中:职业中学4处,在校学生4455人;普通中学34处,在校学生41239人;小学43处,在校学生28085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156人。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抓手,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成了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电视远程教育实现了由村进户,成功申报了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3个省级、13个威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镇街文化站成为威海市级示范点,58个农家书屋通过威海市级验收,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市复评。成功举办了春节、元宵节、国庆、假日广场等大型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图片展、走进科学大型科普展、摄影家协会作品展、民间收藏品鉴赏讲座等公益展览,参观群众7万人次。

民生工程深入人心,各项医疗保障扎实有效。启动了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医院扩建工程,改扩建镇级卫生院7处,新增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点59个,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得到有效防治,增加新农合人均补贴20元,为6.3万城镇居民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为19万城乡老龄居民免费查体。2009年全市拥有等级医院3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5850张,卫生技术人员5147人,其中:医生2220人。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再创辉煌。成功承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女足比赛、全国射箭重点学校锦标赛及威海市第二届运动会等一批重大赛事,在威海市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总数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赛事组织和运动成绩双丰收。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市开展了“万人长跑”、乒乓球等大型比赛10多场次,组织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长跑、篮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赛事,参加活动人数10万人次。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拉开框架,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启动建设了石烟线、成龙线、北外环路等一批公路升级工程,荣乌高速、青荣城际铁路完成审批立项,长会口大桥建成通车;重点实施了管道天然气、市民文化中心、背街小巷改造、河道治理、城区绿化、公园改造等一批利民工程,铺设天然气主管网99公里,新建改造城市绿地29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新农村“三位一体”建设工程,启动了6个城中村改造试点、113个农村居住工程和10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5个项目区被批准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区,建设安置房105万平方米,竣工79万平方米。

环保事业加大投资力度,切实解决人们日常关心的问题。2009年,我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再次名列全省县级城市第一。投资6200多万元,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我市还建成运行了市区孔家庄和石岛管理区2处规范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370吨,在崖头、石岛两城区和滕家镇先期建成运行了10处镇(街道)生活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启动我市的鱼粉行业废气专项治理工作,第一批21家鱼粉废气治理试点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继续正增长。据统计,2009年末全市共有户数245057户,户籍总人口为668530人,比上年增加1058人。其中:男性334997人,女性333533人。2008年全市共出生人口3446人,人口出生率为5.16‰;共死亡人口5611人,死亡率为8.40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4‰。全年共迁入人口5494人,迁出人口2383人。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827元,同比增长12.7%;人均储蓄31964元,同比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10元,同比增长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9900.5元,同比增长8.6 %。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6平方米。

城镇居民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抽样调查):

彩 电146台

摩托车64辆

电冰箱94台

洗衣机78 台

计算机72台

汽车16辆

移动电话219部

钢琴8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