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澄城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从澄城实际出发,紧抓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安全生产,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9.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4.50%;第二产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12.32%;第三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9.7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06.58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工业企业资金短缺,经济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城镇职工工资紧张局势有所加剧。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3.75亿元,较上年增长4.5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0574万元,较上年增长6.17%,其中:农业产值49361万元,增长7.94%;林业产值4154万元,下降6.38%;牧业产值7017万元,增长2.68%;渔业产值42万元,下降19.23%。 种植业有所回升。全年粮食总产120227吨,较上年增长20.22%。其中:夏粮总产65663吨,增长5.04%;秋粮总产54564吨,增长45.53%;棉花总产2031吨,增长81.18%;油料总产2211吨,下降18.53%;烤烟总产665吨,下降54.36%;苹果总产157232吨,下降13.32%。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年造林8785公顷,增长202.93%。当年经济林发展和平原绿化有了新的突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发展,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大牲畜出栏6456头,增长4.82%;;生猪出栏50083头,增长3.30%;羊出栏28917头,增长1.00%;家禽出栏43.65万只,增长1.35%。肉、蛋、奶总产量为10026吨,增长3.64%。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8.89万千瓦特,下降1.0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9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6292吨,增长2.58%;农膜使用量30.38吨,农药使用量18.3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改革发展迈出了较大步伐。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0亿元,较上年增长13.12%,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9%;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市场应变能力不断加强。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名 称 产 量 增长+/-% 原 煤 230.89万吨位 30.06 卷 烟 10.20万箱 -5.47 水 泥 2.68万吨 -21.87 发 电 量 18077万千瓦时 -6.67 食用植物油 5973吨 -1.89 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7.9%,产品销售率为102.13%,总资产贡献率为9.92%,资本增值保值率为178.4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97次/年,成本费用利用为-0.57%,全员劳动生产率15589元/人。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四级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2898万元,增长36.98%,施工工程个数99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个数42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42.42%,施工面积12.09万平方米,房屋峻工面积7.71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969万元,下降0.98%;更新改造投资10541万元,增长14.08%。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综合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2050万元;澄合矿务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5万元;陕西长宏铝业股份责任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碳素厂计划总投资7600万元,实际累计完成4000万元;全县危楼校舍改造建设累计投资3334万元;电网改造累计完成338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117万人公里。邮电业完成业务总量4420万元,年末电话用户达2877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8200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发展到1046户。传呼和无线电移动电话用户增势明显,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用户逐步增加。 六、国内贸易 2002年,在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政策作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2亿元,较上年增长4.53%。按销售地域分:县城区零售额实现2.35亿元,较上年增长3.07%;县城区以下零售额实现1.57亿元,较上年增长6.8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3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0.46亿元;其它零售额为0.11亿元。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工作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内外型经济、不断拓宽外贸出口进货渠道。全年外贸供应出口总额1357万元,比上年下降9.59%。全县签订正式合同5个,成交额96000万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200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30万元,同口径下降21.70%;财政支出13532万元,较上年增长6.30%,其中:用于文教事业支出4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22%;基本保障了重点建筑资金和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96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4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90%;各项贷款余额119432万元,比上年增长9.45%。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县各类保险各项保费108018万元,赔付金额425万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2年,全县上下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年内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00余场次,培训人员10万人次,2001年组织实施科研项目16项,其中:技术推广项目7项,星火计划项目2项,培训项目1项,上报省市推广项目11项。科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