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东乡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大牲畜年末存栏 5.17 3.61 其中:牛存栏 3.23 2.22 大牲畜年末出栏 1.06 0.95 羊存栏 39.05 6.58 羊出栏 42.76 7.57 猪存栏 0.43 -2.27 猪出栏 1.02 -0.97 水产品产量 166 8.5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054.45千瓦,比上年增长2.35%;拥有拖拉机1359台,农业排灌机械957台,化肥施用实物量达到11525.15吨,折纯量达到2773.92吨,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5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累计达到9.71万亩,完成以机修为主高标准梯田3.92万亩,建成户用沼气4420户。 三 、工业 建筑业 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继续走“工业强县,民营经济富县”的路子,以扭亏增盈、提高效益为目标,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民营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开发区经济发展为龙头,建成和改造了一批骨干企业,努力克服和化解了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据统计,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78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9%。 乡镇企业累计发展到1067家,从业人员达到12695人,乡镇企业总产值80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4%。乡镇企业增加值111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98%。在乡镇企业中:县以下建筑企业达到29家,从业人员达6369人,实现施工现价总产值36631万元,比上年增长7.96%,增加值4762万元;乡镇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153家,从业人员达到2610人。 四、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发展抓项目”,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和实施项目。2009年全县项目数量和规模比往年有较大增加,重点实施了董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区垃圾处理厂、陈大公路、锁八公路、果园王家水库除险加固、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29所学校改扩建、农村电话光缆、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达板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东乡手抓城、综合市场、商贸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建成;县城廉租房、锁折路、刘库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达板农村供水工程、110千伏变电所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展良好,全面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狠抓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2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6.91 % ,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62402万元,比上年增长87.61 %,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78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4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8%,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68万元,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78万元。 五、 交通 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乡村个体联户交通运输企业达到6户,从业人员1256人,实现运输业现价产值18013万元,增加值2342万元,完成公路客运量 144.2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23.6万吨,公路客运周转量11537.6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4877.72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16.5部,移动网络覆盖率92%,联通网络覆盖率78%,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77.3%,邮电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迅速增长。全年报刊累计发行量、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等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六、商业贸易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5%。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的零售额3641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县以下零售额5634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7.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2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 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9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62万元,比上年增长24.2%,零售贸易业销售额9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 七、 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大力培育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狠抓增收节支,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增强,财政收支再创历史新高。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145万元,增长71.6%,其中县级财政收入完成2090万元,增长70.8%。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支出达到86135万元,增长24.88%。 金融服务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1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24亿元,增长19.2%,有力的支持了全县农村经济建设,金融流通运行逐步向良性循环轨道发展。 八、科技 文化教育和卫生 科技推广和应用力度加大。科技事业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为目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地膜覆盖、膜侧小麦、整薯播种、马铃薯良种繁育、航天育种、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高效农业增产项目,发展了现代农业。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大科技引进、推广和应用的力度。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继续实施“长效工程”,以巩固整县“普初”成果,加快“普九”步伐为目标,实施“教育立县”战略,当年投资6000万元改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9所,积极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168万元,为107名大中专贫困生发放救助金25.7万元,落实生源地贷款168万元。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入学率分别为97.2%、91.3%、18.6%。强化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得到空前改善,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2%。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在校学生50674人,其中中学17所、小学190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3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