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含职业高中),在校生12517人,比上年末增长57.2%。 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普通中学82所,在校生7.05万人,下降0.4%。小学413所,在校生9.09万人,下降3.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598人。幼儿园23所,在园幼儿1.29万人。 科技人员稳步增加。年末辖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791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数2506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个数139个。全年专利申请数件3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广电事业全面进步。汉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体育场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拥有藏书量86.5千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 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个。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7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78人,注册护士90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583张。婴儿死亡率为5.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4.5%。截止2007年底,完成66.55万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农民参合率91%。 十一、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年末建成区面积27.2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5%。城市道路面积4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7万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1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0.6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360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44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1009万立方米,增加173万立方米。城镇用自来水普及率96%。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700吨,比上年增加300吨。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38公顷,比上年增加38公顷。 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防污减排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通过全区全面推行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结构调整,工程减排和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有效控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个,投入资金2188万元。全年污染物排放总量2.27万吨,比上年下降46.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37.6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4352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126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4.8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站1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97.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7万人,非农人口21.24万人。常住人口88.36万人。出生率10.13‰。死亡率7.65‰。人口自然增长率2.48‰。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0元,比上年增加1270元,增长17.9%;人均消费支出6406元,增长9.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2295元,比上年增加28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8元,增长37.5%;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3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3%;农村彩电普及率72.7%;农村电脑普及率4.6%。 社会就业继续扩大,失业率控制在既定目标内。年末单位从业人员5.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755人,比上年末增加163人,失业率为3.98%,比上年上升0.14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快速增长。2007年辖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89102万元,同比增长32.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762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国有职工平均工资19460元,增长32%。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512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860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为44887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的人数为27904人;农村参加低保人数为78783。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为49.5%;农村社会保障率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