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域金堂”理念,抢抓三大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初步测算,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12.6%。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为27:36:3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14755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县GDP的比重为53.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9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27.3亿元,增长9%;林业总产值0.51亿元,增长18.2%;牧业总产值13.3亿元,增长4.7%;渔业总产值0.98亿元,增长6.1%。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6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2.17万吨,比上年增长0.9%;油料产量4.06万吨,下降0.7%;水果产量23.5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77.6万吨,增长3.2%。 全年肉类总产量9.5万吨,比上年增长4.8%;生猪出栏93.1万头,增长3.2%;肉牛出栏4.2万头,增长5.5%;肉羊出栏23.18万只,增长7.5%;家禽出栏772.7万只,增长5.7%;蚕茧产量2.57万吨,增长11.1%。年末大牲畜存栏3.63万头,增长5.2%;生猪存栏58.03万头,增长0.9%。 全年水产品产量0.8万吨,比上年下降0.9%。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7.9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216台,农用载重汽车289辆,农用运输车532辆。全年机耕地作业面积3.73万公顷,机电灌溉作业面积4.8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0.7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14万吨,农村用电量8797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55亿元,增长22.4%;实现利税总额4.6亿元,增长9.1%;盈亏两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增长19%。 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9.31%,总资产贡献率为6.0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5000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45%。 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中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鞋)业、建材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31.3亿元,增长5.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9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59.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3.6亿元,增长62.9%;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7亿元,增长74.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42%。 全县到位市外内资25.06亿元,增长31%;合同外资368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100万美元,增长21%。全年新引进项目56个,其中:工业项目32个,农业项目11个,商贸旅游及其他项目13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6个,其中工业项目14个,农业项目5个,其他项目7个。实现出口创汇2633万美元,增长19.5%。 五、贸易业 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3.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增长17.1%。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1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3亿元,增长17.7%。 六、交通和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804.1公里。其中:省道公路里程25.9公里;县道公路里程253.2公里;乡道公路里程464.1公里;村道公路里程1035.3公里。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实现旅游收入9800万元,增长10.1%。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三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农家乐5家。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8%;各项贷款余额4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8.8亿元,现金支出148.9亿元,现金净投放0.1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全年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15亿元,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0.42亿元。 八、文化、体育和教育 以庆祝建国60周年和“三下乡” 活动为牵引,广泛开展了“百场百首爱国歌曲大家唱”、 2009中国成都?天府水城音乐烟花节暨世界旅游小姐西南赛区总决赛等一系列群众文艺活动,群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计送文艺演出下乡46场、协会文艺演出24场、各类讲座、培训活动35次,培训人员2400余人,“农村图书流转车”下乡共计145天(次),共借阅各类图书、杂志20000册(次),并向各乡镇文化活动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赠送图书7000册。“文化科技服务车”全年下乡达302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107场次。 全年组织举办了各类体育竞赛活动36次,承办市级体育竞赛3次。全县82所中小学校参加学校体育“八大”活动,人数达10万余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93所,专任教师5625人,在校学生总数10.17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有小学50所,专任教师2948人,在校学生5.3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中学25所,专任教师2438人,在校学生3.81万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183人,在校学生2473人。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学生毕业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普通初中学生毕业率为94.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6.7%;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率为98.8%。 幼儿教育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69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98万人,学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4%。 九、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县城道路面积120万平方米。 县城供水能力增强。全年供水总量790万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