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1579万吨,增长12.6%,货运周转量126753万吨公里,增长42.1%;完成公路客运量1527万人,同比增长5.0%,客运周转量12497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8.0%。 邮电通讯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8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 12.61亿元。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5.40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到6.62万户。 七、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81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城镇1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村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3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餐饮业完成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他行业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 东胜居民消费全面升级,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围绕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热点继续升温。 2009年,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食品类等零售额分别增长49.6%、38.2%、46.8%、40.3%、36.8%、36.2%和41.6%。 进出口有增有减。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488万美元,同比下降29.2%,其中,出口总额16723万美元,下降65.3%;进口总额2076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5%。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810.37亿元,增长8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6.56亿元,同比增长57.1%;企业存款334.25亿元,同比增长177.8%。年末贷款余额769.77亿元,同比增长114.8%。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79.57亿元,同比增长168.5%。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91.48亿元,同比下降6.5%,现金支出1462.32亿元,同比下降2.7%。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2.17亿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5.64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6.53亿元。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金额1.90亿元,其中人寿保险赔款0.32亿元,财产保险赔款1.58亿元。 九、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09年投资2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06名中小学教师和90名幼儿园教师,引进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先进教师236人,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特别是为无房教师和住房困难教师解决了450套经济适用房。 年末我区有中等专业学校5所,招生5433人,年末在校生10164人,专任教师366人;有职业中学2所,招生393人,年末在校生1063人,专任教师128人;有普通中学14所,招生9032人,年末在校生28653人,专任教师1620人;有小学26所,招生4822人,年末在校生29506人,专任教师1265人;有幼儿园20所,入园人数 3365人,在园人数8291人,专任教师276人;有特殊学校1所。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双高普九”的旗县区。 十、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开展了以“同庆元宵佳节、共谱和谐乐章”为主题的2009年元宵节文娱活动、广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秦直道文化产业园景区旅游进入试运行阶段,电视剧《秦直道》正在进行播出前期准备工作。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开工建设了26处社区活动阵地。 年末我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体育场馆1个,新闻出版单位1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台2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文化事业正在阔步向前,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机构改貌升级步伐加快,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改扩建区医院门诊和住院大楼5230平方米。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医疗卫生专业人才119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年末我区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24家。其中,医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妇幼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6个。有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374家。年末拥有病床2640张,卫生技术人员3861人。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有了新成效,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完善,建成了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民住院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报销比例达50%。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卫生事业得到了全面提高。 十一 、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持续增长。2009年,常住人口达到4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镇化率93.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5.31万人,增长1.9%。其中,男性人口12.71万人,女性人口12.6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农业人口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92人,人口出生率为11.4‰,死亡人口592人,人口死亡率为2.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6元,增长12.4%。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7666元,同比增长10.3%;经营净收入为3497元,同比增长13.6%;财产性收入为1903元,同比增长18.2%;转移性收入为1719元,同比增长14.6%。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43元,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为4741元,同比增长25.9%,家庭经营性收入为1848元,同比下降15.5%,财产性收入为360元,同比下降45.4%,转移性收入为994元,同比增长57.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47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35辆,电脑5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视机106台,电脑2台。(城镇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见附表五、农村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见附表六) ![]()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014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食品支出5496元,衣着3529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483元,医疗保健815元,交通和通讯3567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2976元,居住2008元,其他商品与服务114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7712元,同比增长124.9%。 十二、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推行了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的“大调解”工程;以动态打击为手段的“大巡防”工程和以治安交通管理为重点的“大技防”工程及以服务管理并重为理念的“大流管”四大工程,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2009年东胜刑事案件发案数2731起,破案数1468起,破案率达53.8%。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