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蒲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10 渭南市蒲城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按照“建设工业强县,发展六大产业,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统筹发展”的思路,同力协作,开拓奋进,各项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为3494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354万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13万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1376万元,增长7.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10.4%,衣着类上升1.1%,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1%,交通和通讯工具上升1.6%,娱乐教育及文化用品类下降0.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1%。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8%,农业生产资料上升11.3%。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7.8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0.3万人,增长4%;乡村从业人员37.5万人,增长0.8%。在全部从业人员中,职工3.68万人,下降4.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工业的规模效益有待提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    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6.3万亩,比上年减少9万亩;油料面积7.5万亩,增加1.3万亩;棉花面积17.8万亩,增加7.9万亩;蔬菜面积1.23万亩,增加0.23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286794吨,比上年下降0.8%,其中:小麦下降4.3%,玉米增产13.9%。棉花产量12459吨,增长97.4%,油料产量6521吨,增长24.7%;水果产量224362吨,下降20.5%,蔬菜产量7906吨,增长27.5%。

全年肉类总产量13297吨,比上年增长5.2%;奶产量20390吨,比上年增长2.1%,全县畜牧业产值18440亿元,较上年增长6.9%,水产品产量595吨,增长8.2%。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7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04207万元,增长30.1%。产销衔接进一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84%,比上年下降2.6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6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44万元;亏损企业亏损6622万元,比上年增亏878万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935万元,比上年下降18.9%;新建房屋施工面积5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6%;竣工房屋面积50.2万平方米,下降1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055万元,比上年下降25.7%,其中:县及县以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731万元,增长8.8%。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8562万元,下降30.3%;更新改造投资13034万元,下降46.3%;房地产开发投资1878万元,下降37.4%,城镇私人建房5781万元,增长14.2%;农村私人建房8700万元,增长7.4%;农村集体投资9100万元,增长15.2%。

在全部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50万元,比上年下降19.9%;第二产业投资22868万元,下降66.8%;第三产业投资50637万元,增长66.9%,其中:交通运输邮电投资2627万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服务业投资6197万元,教育事业投资1421万元。文化艺术业投资288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公路建设、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696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非公有制64300万元,增长12%,生产资料市场交易继续趋向活跃。

全年外贸出口总值6548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出口创汇102万美元,引进技术人才25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1434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全社会货运量328.3万吨,货运周转量21245.3万吨公里,增长8.7%;客运量392.7万人,客运周转量79948万人公里,增长9.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381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0047部,比上年末增长18.7%;移动电话用户8.5万户,增长50%;全县电话普及率为28.8部/百人。

全年县内旅游人数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县内旅游收入1350万元,增长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983万元,比上年下降8.4%;地方财政支出22131万元,增长12.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613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7%,其中:城乡居民储藏存款285835万元,增长19.6%。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8816万元,增长6.2%,其中:短期贷款234302万元,比年初增加27775万元;中长期贷款166858万元,比年初减少5570万元。

全年各类保费业务收入696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1%;支付各类赔款659.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433所,在校学生147653人,普通高中招生6372人,在校学生18246人;职业中学招生1976人,在校学生3860人;普通初中招生18217人,在校学生54175人;小学招生8253人,在校学生71372人;幼儿园47所,在园人数4728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732人,比上年末增长1.8%,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项,技术市场更加活跃,质量监测、标准化、计量建设和天气预报等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有各类文化机构40多个,文艺团体和职业剧团5个,广播电台一座,电视台三座,广播电视站31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1.7%、95%,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10篇,创作文艺节目25个,电视专题片5部。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36个,床位102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81人;乡村年末拥有医疗点51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