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2779万元,比上年增长 12.95%。各项贷款余额119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4.41%,其中,农业贷款38722万元,较上年增长 18.38%。全年累计现金收入902395万元,累计支出977855万元,累计净投放现金75460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金额17427万元,人寿保险承保金额5173万元。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67万元,人寿保险理赔金额98.8万元。 八、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组织申报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个。其中“五虎张村生猪养殖示范小区”项目列入部级星火计划;“低盐酱菜系列产品开发”、“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尾矿综合回收与再利用”、“桃林寨芦笋示范基地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窑上村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农村星火带技术培训”列入市级科技计划。申报专利7项,其中“三珍口服液蒜精制品”为发明专利,完成了市上下达专利申请量任务。 教育事业实力显著增强。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为8所寄宿制学校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课桌凳、架子床和学生餐桌等设备,争取资金518万元,维修加固12所中小学校舍,投资100万元,启动了职教中心项目工程,新增计算机网络教室7个,电脑210台,多媒体教室接收设备13套,增补模式一设备26套,新增电视机53台,DVD53台,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5所,在校学生人数22713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0683人,小学生在校学生数12030人。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全县学前一年教育已全部普及,城区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907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27人,小学专任教师1080人。2008年高考“二本”上线400人,比去年增加118人,增幅42%,创造了全市高考增长幅度排名第一,上线人数和增幅均创我县高考历史新高。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潼关县民间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中国?渭南文化旅游节、戊子年重阳节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节目表演等演出16场次,在国内、国际最大限度的宣传了潼关。组织编写了《惠风和畅潼关塬》、《青山青青》、《农村孩子》、《潼关书画集》等一批作品。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次,共送书10000余册,送戏120余场,送各类文体娱乐器材23套,送数字电影下乡1100余场次,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技术人员667人。其中,医生数259,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08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0.4万余人,参合率达92.17%,28666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661.33万元。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248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7.2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及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153800人;人口出生率为8.42‰,死亡率为4.15‰,自然增长率为4.27‰。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2051人,比上年减少553人,工资总额19176.9万元,比上年增加3433.9万元,人均年工资15924元,比上年增加3449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比上年增加570元,增长2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3元,增长27.8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7736万元,比上年增长8.15%。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721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602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366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9798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12490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99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091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1136万元。全县5966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共统筹住房公积金862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农业产值和产量增速为农业普查07年数据调整后对比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