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5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创外汇收入25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95.3亿元,比年初增加60.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3.9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居民储蓄93.9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1.2亿元,比年初增加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6.2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中长期贷款85.1亿元,比年初增加35.6亿元。货币净投放量5.3亿元,同比多投放3.38亿元,年末货币流通量为4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各种保险收入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赔偿支出0.73亿元,比上年下降11%。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227万元,共实施科技项目51个,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3个,有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截止年底,成立市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37个,农村产业协会829个,举办科普讲座160次,听讲人数达3.3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69场次,参观人数达16.4万人;实用技术培训8万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2.12万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拥有各类学校2425所,其中高等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2所,普通中学121所,小学2220所(含教学点),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60所。在校学生人数40.1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教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两免一补“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高考取得新成绩,职业教育得到加强,教育体系不断健全。 拥有综合档案馆9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68万册(含电子图书、光盘);艺术表演团队9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44个,印发《临沧日报》380万份,比上年增加了15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直播卫星第一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9座广播电视高山无线电发射台站全部建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序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拥有调频转播发射台4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卫星收转站157905座;广播覆盖率95.03%,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电视覆盖率95.28%,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以”全民健身全民共享“为主题,共组织了85万人参加的健步走、健身气功比赛、健身操表演通讯赛等21项体育活动。参加了云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预赛和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共获金牌16枚、银牌8枚、铜牌13枚。 卫生公共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拥有卫生机构370个,卫生技术人员4369人,病床位4562张,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1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81.1万人,参合率达到91.66%,减免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1.5亿元。206个村卫生室、5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双百“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防艾“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五保“供养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9亿元,37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资金2.87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39万人,参保率达62%。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0.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2万人,0.24万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 扶贫工作不断推进。争取扶贫资金4.03万元,组织实施整体推进项目626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0.59万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5亿元,发放企业专项贴息贷款4000万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全年脱贫5.78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和产(商)品质量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镇人口69.4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园林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镇规划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城镇对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780公顷,森林面积达到60.56%。建成农村沼气池2.78万口,完成”一池三改“1.63万户。实施”治污“工程项目16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29吨标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5%,化学需氧量23790吨,比上年增加1536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608吨,比上年减少212吨。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发生安全事故152起,比上年减少13起,死亡78人,比上年下降10.3%,直接经济损失651.7万元,比上年提高60.8%。其中,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1起,造成63人死亡,126人受伤,分别比上年下降18.2%和12.5%。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4人,下降20%。 产(商)品质量提高。全市共抽(送)样检验17个品种2522个批次的产(商)品,合格2062个批次,综合合格率为81.76%,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检验1442个批次,合格1222个批次,合格率为84.7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23256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比上年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0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0.8%。 十三、人口与计划生育 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65‰,比上年低0.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3‰,比上年低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02‰,比上年低0.1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为239.6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计划生育率为97%,综合节育率为88.42%。 注:年末常住人口数为全国1%抽样调查推断人口数,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增加值、脱贫人口、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数据为快报数据,发电量不含大朝山电站和小湾电站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