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盈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4-09 德宏州盈江县统计局

保险业保持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收入5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10万元,比上年增长26.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77万元,比上年增长60.8%。其中,财产险赔款1282万元,增长62.9%;人寿险赔款395万元,增长54.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县普通中学招生数5977人,比上年下降0.5%,在校学生数18003人,下降2.5%;职业中学招生500人,下降4.9%,在校生1400人,增长22.1%,小学招生5139人,下降4.7%,在校生31039人,下降2.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9%,比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5385人,比上年增长1.2%。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县获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获州级科技进步奖9项。

十、文化、广播和卫生

文化、广播、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图书馆1个,藏书4.5万册;广播站1个;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0000座,比去年增长31.1%;有线电视入户1450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5.0%;电视人口覆盖率90.0%。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与疫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床位600张,其中:医院363张,卫生技术人员491人,其中:医师及助理医师243人,护士177人;乡镇卫生院16个,床位数237张,卫生技术人员121人;疾控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50人;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5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21.5%,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传染病发病率每10万人中为372人,比去年减少200人,下降35.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2008年,据初步预计,年末全县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2万人,占总人口的57.7%;出生率14.60‰;死亡率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8‰。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需求扩大,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2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消费支出9945元,增长9.2%,其中:人均购买食品消费支出3937元,增长21.9%,占消费支出的39.6%,比去年增长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增长20.3%。农民人均消费支出2315元,增长21.0%,其中:人均购买食品支出1440元,增长33.5%,占消费支出62.2%,比去年增加5.8个百分点。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3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0704万元,同比增长20.4%。

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与上年持平,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92人。其中:政府组织劳务输出102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2008年,全县参加老保险人数达7336人,比上年增长4.1%;失业保险8107人,增长6.1%;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6300人,增长3.5%;职工互助合作医疗保险9475人,保险金额49.3万元;发放城市最低保障资金905万元,比去年增长44.1%,保障低保对象66878人次,比上年增长1.6%;发放农村最低保障资金1317万元,比去年增长1.11倍,保障低保对象30000人次;发放失业金62万元,领取人数1523人次。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效改善。2008年投入污染治理资金301.5万元,比去年增长2.7倍;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0%;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7.1%,下降6.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全县城市公共场所绿地面积达84公顷,比上年增长18.3%。

注:本公报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农业、工业、投资为年快报数,其他指标均为年报数。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3、现价  即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是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使用这种价格计算的数字,是为了使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查当年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与流通、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4、可比价  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5、不变价格  是指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至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至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