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07 南阳市卧龙区统计局

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指 标计量单位 2002年 与上年比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 112.65 增7.6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销率 % 97.3减0.1个百分点

总资产贡献率 % 8.52增1.44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 % 98.18减5.81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 % 64.12 增1.2个百分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22117增4818元/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次 3.02增0.35次/年

成本费用利润率  % 4.37减0.07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缓慢。受市场竞争和管理以及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全区建筑业发展步伐缓慢。2002年全区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849万元,比上年下降19.2%;利润总额243万元,下降44.4%;税金127万元,增长262.9%;施工单位个数150个,施工房屋面积5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1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3366万元,增长55.1%,城镇集体投资完成3117万元,增长9.4%;城镇私人建房及个体完成投资2961万元,比上年下降30.3%;50万元以下投资267万元,下降68.1%;农村集体完成投资1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4%;农户完成投资9236万元,比上年增长4.0%。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89万元,比上年增长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8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5.5%。从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874万元,下降39.7%;第二产业投资8326万元,增长3.6%;第三产业投资17293万元,增长105.2%。

五、交通运输及公路建设

公路运输及运能与运力保持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货运量290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周转量2365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全年完成客运量391万人,比上年增长3.6%,客运周转量1728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全年营运客车181辆,货车3108辆。

公路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投资1100万元高质量建成了17.8公里的龙祥路,填补了卧龙区无自建二级公路的空白,通向麒麟湖风景区的交通更为便捷,投资939万元新完成了15个行政村31.3公里四级油路建设,投资109万元使5个行政村29公里四级砂石路得以通行,另外还投资18万元完成了石桥双孢菇场1.8公里油路建设。国道312线大修扩宽工程、省道南邓路大修工程、城区滨河大道扩宽改造工程等干线公路工程投资额达2600万元,是我区公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5929万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1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餐饮业零售额21668万元,比上年增长7.3%。从规模看,全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3948万元,比上年下降25.1%,占市场份额5.2%;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消费品零售额17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市场份额的64.7%。各类集贸市场全年成交额75668万元,比上年增长7%。

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经济效益整体有所好转。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9107万元,比上年增长41.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基本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面25.7%,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企业毛利率8.2%,比上年增0.83个百分点。企业费用率8.8%,比上年增0.81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对外贸易出口总额21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7%。对外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全年新签引进外资协议2个,合同利用外资1061万美元,是上年的17.4倍;实际利用外资89.1万美元,是上年的8.9倍。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预算执行基本正常,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年地方财政收入8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工商税收45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工商税中,增值税1137.4万元,增长17.4%;农业四税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0.7%。全年财政支出2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6%。财政对教育、农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初步形成。

金融机构运行基本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存款323853万元,比年初增存35038万元。其中,企业存款94584万元,比年初减少449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5394万元,比年初增存35661万元。各项贷款309922万元,比年初增贷15300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08608万元,比年初增贷20520万元;工商业贷款75220万元,比年初增贷30229万元;个体贷款30602,比年初增贷15481万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785万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15万元,比上年增长37.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37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满期给付8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财产保险赔付661万元,增长46.6%;人寿保险赔付229万元,增长11.2%。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为全区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484人,比上年增长10.3%,科研机构4个,科研支出60万元。全区实施科技项目40项,有27项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其中,3项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进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区鉴定技术合同23份,成交额30万元。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教育结构有所调整。全区普通中学40所,比上年减少6所;在校学生44804人,比上年减少5.3%;招生15732人,比上年减少1.2%;毕业生12224人,比上年增长16.1%;普通中学入学率100%。全区职业中学1所,招生275人,在校生425人,毕业生100人。全区小学230所,比上年减少1所,招生9187人,比上年增长1.6%;在校生65604人,比上年减少17.7%;毕业生13517人,比上年减少7.5%;小学生入学率100%。全区成人初等学校扫除文盲232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67682人次。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中短波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电视覆盖人口84.3万人,覆盖率100%,覆盖半径50公里。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卓有成效,民间歌舞作品多次获全省、全市先进名次。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8家,其中城区5家,乡镇13家,床位数1155张,比上年增加40张;卫生技术人员960人,占卫生系统人员比重为44.8%,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427人,占技术人员比重为44.5%;年末拥有固定资产8775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区妇幼保健机构1家,卫生技术人员97人;卫生防疫机构1家,卫生技术人员100人。全区农村各行政村都有独立的卫生网点,区、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