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4-02 温州市鹿城区统计局

我区7家城市信用社认真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存定贷,自求平衡,支持我区“两小”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全年共融通资金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73%。其中,贷款发放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3%;吸收存款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43.4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2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1亿元。利润2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5.69%。

七、科技与教育

1991年全区干部群众科技意识增强,科技投入增加。全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0万元,比上年增加66.67%。

科技进步明显,全区1991年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人民政府科技奖14项。除此,还获国家级星火奖1项、省级星火奖1项、市级星火奖3项及国家部门组织的博览会、展览会金奖15项、银奖12项。全年申请专利124项,授权74项;企业职务发明专利29件。科技开发能力增强,全年批准建立民办科研所6家,开发新产品14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1614.75万元,占财政支出26.03%,比上年增加12%。学校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基建投资425万元,建成校舍10214平方米。

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良好。1991年全区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5152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89人、初中在校学生3798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在校学生47091人,小学毕业率99.95%。全区初中、小学巩固率分别为98.6%、99.6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新的发展。区职业培训学校、预备军人学校分别建成并招收学生入学。全区在园幼儿数25039人。

八、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1991年全区文化市场整顿管理取得成效,荣获省级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荣誉。与此同时,群众性文艺活动广泛开展,以庆祝建党七十周年为载体,全区举办了一次歌咏大赛。为配合农村社教,组织了文艺宣传队下乡下厂巡回演出。

1991年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7家。其中,医院8家、防疫保健站(所、中心)4家,卫生院15家,个体行医161户。床位605张,人员1200人。全区村初级卫生室覆盖率100%,还有15个村实行了不同形式的集资医疗保健制度。农村初保工作检查结果考核总分为全市第一。全区零至七岁流动人口儿童接种率93.15%,四苗儿童相关传染病率比上年下降63.49%。

1991年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全区65所小学有2574名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标准,合格率92.1%,优秀率13.2%。全年共组织举办16项体育竞赛活动,参加人数6000余人次。鹿城区儿童业余棋校获得全市国际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另外我区还加强了传统优势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建设。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91年,全区职工工资总额2188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64%;年末职工人数101414人,比上年增长3.78%。职工年人均工资2240元,比上年增长5.26%。农民年人均收入1315元,比上年增长15.76%。

1991年,全区安置就业6552名,劳务市场介绍务工23086人次。社会劳动保险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年已有3380个单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23116人,交纳保险金484.06万元。同时,全区已有492名退休职工在保险机构领取退休金34.35万元。

民政社区服务形成十大服务系列,获得三项省级先进、四项市级先进,被省推荐参加全国成果展览。全区由集体给予供养的社会散居孤老、残、幼26人;享受定期抚恤金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59人;享受定补年末人数90人。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共收养296人。全区有敬老院4所,收养孤寡老人56名。全区民政福利企业安装置残疾人就业478名。

救灾工作成绩显著。全区干部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风尚,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共支援灾区人民币48万元,粮票6.7万斤。

十、人口

1991年底止,全区设15个街道,4个乡,2个镇;52个行政村、221个居民委员会,全区面积98.98平方公里。

年末总人口485270人,比上年净增34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178人,占总人口的82.05%。人口出生率11.45‰,死亡率4.78‰;自然增长率6.67‰。

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施行四项节育手术7555例,累计已有44282对育龄夫妇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计划生育符合率90.92%。但人口形势仍然严峻,计划生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