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建湖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湖县统计局 2008年是我县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建湖的关键之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的大气候的影响,经济发展增速有所减缓。但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综合及小康建设 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和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00亿元,增长5.2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3.9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66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5.42:49.80:34.79,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4.6%,比上年提高了个1.4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68%,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3%,比上年提高了0.7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取得新的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22114元,按当年年底汇率折算达3235.6美元。 我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确保2011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到2008年底我县小康建设实现程度为90.58%,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25个单项指标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恩格尔系数、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等13个指标达到小康目标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等6个指标达到时序进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6个指标未达时序进度。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民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全民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研究与活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三是支撑性项目和重大战略性项目比较缺乏,项目建设的速度还不快;四是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如期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和保护生态环境任务十分艰巨,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拖拉,发展的软环境仍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切实加以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提高。据统计,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26.0亿元,同比增长5.2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137公顷,比上年下降2.4%,全年粮食总产量68.27万吨,增产1.5%;蔬菜种植面积5312公顷,棉花面积3936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3%、2.1%,油料作物5407公顷、同比增长0.3%,棉花产量3723吨,下降5.0%,油料产量14191吨,增长0.1%。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625公顷;全年生猪饲养量48.73万头,增长0.8%,羊的饲养量11.73万只, 增长18.7%,家禽饲养量2158万只, 增长15.9%,肉类总产量50221万吨,增长39.2%,蛋类产量62051万吨, 下降29.4%;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825公顷,淡水产品产量8.77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我县被省评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渔业工作先进县和科教兴渔先进县。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继续加大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全年县财政用于农林水利等专项支农资金19929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进一步确立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努力克服制约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工业经济的组织推进力度,全县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接新的统计口径,截止2008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6家,比上年底净增加46家。全年定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7.53亿元,同比较上年增长18.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9.76亿元,增长36.5%,实现利税23.4亿元,增长33.7%,完成工业利润12.25亿元,增长3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入库税金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49亿千瓦时,增长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达4.60亿千瓦时,增长1.2%。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的大背景下,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县内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9亿元,现价增长21.9%。截止2008年末,全县共有资质建筑企业62家,从业人员5.06万人,比上年下降7.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4万平方米,增长8.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0.7万平方米,增长3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强力主攻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3亿元,增长45.3%;国有投资11.46亿元,增长29.3%;私营个体投资58.17亿元,增长49.0%;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77亿元,比上年增长47.4%。 坚持把项目推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在全社会投资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63.72亿元,增长40.8%。全年超千万元项目429个,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87个、亿元项目44个。 全年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54.64万平方米,增长52.2%,其中住宅86.73万平方米,增长64.6%;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1.43万平方米,下降4.2%,其中住宅44.1116.83万平方米, 增长162.1%;商品房销售面积19.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46%,商品房销售额52701万元,下降 20.69%,其中住宅销售额36922万元,下降20.5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3.94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全县的消费品市场进一步趋于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县的零售额33.4亿元,增长28.4%,县以下的零售额22.2亿元,增长21.3%;批发零售业实现45.9亿元,增长20.11%,餐饮业实现8.8亿元,增长62.7%,住宿业实现0.8亿元,增长28.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营状况较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26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3%,其中零售业111585万元,增长12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