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5-29 柳州市统计局

自治区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81项,资助经费3369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3311万元;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专项经费58万元。柳州市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22项,资助经费5386.8万元。其中,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5386.8万元。获广西科技进步奖项目11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项目66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8项

专利申请量842件,授权专利 474件。共签订技术合同1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4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市属4个,县级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 个,文化馆 7个,博物馆2个。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52%,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38%,比上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62所。其中医院7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所,卫生监督机构9所,妇幼保健院(所、站)8所,乡镇卫生院9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所,诊所(室)其他卫生机构等843所。村卫生所(室)1047所。全市卫生人员 2.3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15万人,卫生人力总量达2.5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7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0.72万人,注册护士0.8万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床位总数1.4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14万张,卫生院床位0.28万张。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05.63万人,参合率92.21%,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全市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17801例,报告发病率为461.04/十万,死亡270人,报告死亡率为7.23/十万。

柳州体育健儿在世界、全国大赛中获11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在全区比赛中获119枚金牌,111枚银牌,82枚铜牌。体育基础设施和群众运动场所增加,群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族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7.56万人,比上年增加2.6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3.83万人,增加1.0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70.8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16万人。城镇化率50.47%。

全年出生人口4.11万人,出生率为11.22‰;死亡人口1.83万人,死亡率为5.0‰;自然增长率为6.22‰。

表8   年末户籍人口及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总人口    367.56    100.00

男性    190.68    51.88

女性    176.88    48.12

18岁以下    64.59    17.57

18-35岁    112.62    30.64

35-60岁    137.74    37.48

60岁以上    52.61    14.3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7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24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食品类支出1667元,下降4.2%;衣着类支出111元,增长6.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62元,增长18.3%;医疗保健类支出220元,增长9.1%;交通和通讯类支出274 元,增长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87元,增长6.0%;居住类支出739元,增长28.9%;杂项商品和服务类支出64元,下降49.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53元,增长7.12%。其中,食品类支出4207元,增长0.45%;衣着类支出754元,增长5.1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702元,增长10.51%;医疗保健类支出619元,增长12.89%;交通和通讯类支出1847元,增长29.1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096元,增长8.65%;居住类支出1020元,下降3.59 %;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309元,增长15.71%。

柳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柳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6   平方米,增长0.7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8平方米,增长1.72%。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人数为48.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3万人;失业保险27.62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6.65万人,增加10.61万人;工伤保险34.1万人,增加3.18万人;生育保险29.51万人,增加1.03万人。2009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7万人。

全年46.25万人次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31.69    万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1.41万人次。

年末全市社团单位77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728个。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22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3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337张,收养各类人员1121人。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203.7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灾毁耕地31.45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71公顷。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066.36公顷。

全市平均气温20.7℃,比常年偏高0.9℃。全年平均降水量1309.0毫米,比常年偏少16%,比上年偏少28%。年末全市中型水库蓄水总量2651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4.1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43亿立方米,下降3.95%;生活用水1.37亿立方米,增长2.23%。全市人均用水量227.89立方米,下降10.3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97%。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46万公顷,增长4.95%。全市森林面积 1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12%。活立木蓄积量 0.3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0.3亿立方米。

初步测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81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8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2.0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37%。

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29.3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能力849.2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79.45%,提高13.38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3.91%,提高6.22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81.11%,提高1.75个百分点。城市用水普及率93.41%,提高0.81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长度1149.2公里,增长4.11%。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920公顷,增长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42%,提高0.99个百分点。人均道路面积9.9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