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成功举办了以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铁岭之夏”、 “鹿城欢歌”、“文化艺术年”、“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市累计举办城乡文化活动176场,参与群众近100万人次,实现了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惠及百姓的良好社会效果。工笔画创作再创佳绩,我市选送的《大地回春》等作品在辽宁省展区获1金奖2银奖2铜奖的好成绩,其中四幅作品入选全国十一届美展,再次彰显了我市工笔画艺术魅力。 《铁岭朝鲜族农乐舞》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和《朝鲜族盘嗦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开辽(辽源至开原)高速公路建设沿线考古调查中,新发现青铜时代石棺墓葬29座,出土随葬物品100余件,对了解辽北地区青铜器时代起源和发展及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实物资料。 2009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29.25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5小时。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3%;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其中包括调频转播发射台),电视人口覆盖率97.2%。有线电视用户49.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7.2户。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047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5个,个体诊所805个。共有医疗床位7862张。卫生技术人员11611人,其中:执业医师4204人,执业助理医师997人,注册护士3672人,其他技术人员1316人。年末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个,专业技术人员731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75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7个,乡镇卫生院91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 2009年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全市共开展万人以上大型活动4次,千人以上大型活动20余次,百人以上健身活动三百余次;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220万人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我市组队参加了田径、网球、摔跤、柔道、篮球、散打、拳击等13个项目的单项省级年度比赛,共取得了22枚金牌,38枚银牌,31枚铜牌。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7400万元,销售额位居全省第七位。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6.1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4.7万人,占14.6%;县(市)人口261.4万人,占85.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08.0万人,占67.9%;非农业人口98.1万人,占32.1%。2009年全市出生率为7.40‰,下降0.54个千分点;死亡率5.70‰,上升0.90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0‰,下降1.4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055元,比上年增加1148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66元,比上年增加962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6585元,比上年增加535元,增长8.8%。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431元,比上年增加508元,增长13.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9.4%,农村为40.4%。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市实现实名制就业和再就业8.3万人,为全市新产生的148户零就业家庭安置202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扶持创业带头人682人,全市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3万人,培训进城务工农民4.6万人,小额担保贷款完成1105.5万元。大力开展普惠制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全市劳务输出32.7万人,增长了近2倍。 “五险合一”社保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30.1万人,失业保险2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84.2万人,工伤保险23.2万人,生育保险19.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2.6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0.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不断深入,全年参保人数达27.9万人。积极完成调整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工作,全市参加调整人数12.3万人,月人均调整水平107.4元,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推进,服务标准全面提高,全年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2万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3亿元;全年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9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7951万元。救助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全市共救助城乡低保边缘户1.9万户,发放救助金1102.2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9万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38.9万元。临时性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户16.9万人,发放临时救助款2026.1万元。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救助款物累计达193万元。全年共向省争取救灾资金2420万元,确保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共投入建房资金3828万元,改造农村低保户危房2276户,现已全部入住。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活动,共募集善款93.2万元。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1.95亿元,增长13.3%,开展了福彩走进“万村千乡”活动。全市共兴办福利企业155家,安置残疾职工5567人。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平均提高30%。 十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总体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2009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4.6亿元,修建道路43.3万平方米(开发区专用车基地建设路面)。新建排水设施4.4万延长米。新增路灯18830盏 (包括凡河新区17633盏)。铁岭中心城区投资37899万元,维修、扩建了4条主次干道,新建黑色路面43.3万平方米。植树0.8万株(老区),绿化覆盖面积1718公顷,新增绿地9公顷,公园绿地9公顷。城市用水普及率97.6%,供水管道长度835.4公里(包括凡河新区100公里),年供水总量3878.7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3142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7598户,燃气普及率97.4%;城市供热能力1370.1兆瓦,供热总量876.4万吉焦,供热面积1370.8万平方米。 城市面貌展现全新形象。凡河新城区建设再掀新高潮。沈铁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新城区客运站主体封顶,新调公路、东北物流城至新城区连接线建成通车。 22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建筑总面积达到361万平方米。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获建设部批准,莲花湖湿地恢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县行政中心顺利南迁,掀开了铁岭历史崭新一页。浅水湾1号分期交付使用,水木华园一期盛大开盘。以一卡通为标志的数字城市建设正式启动。新城区对外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恒基兆业、上海弘久、中国新城市等知名房地产企业纷纷落户。铁岭市成功跻身国家级园林城市行列,银州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开原市进入国家级园林城市,调兵山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以新台子、腰堡、庆云堡、八面城等为代表的新市镇建设步伐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