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台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从出口市场看,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基本保持稳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全面下降。其中对美国出口3.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96%;对香港出口1.53亿美元,下降8.5%;对澳大利亚出口0.72亿美元,下降25.77%;对加拿大出口0.40亿美元,下降42.55%。 全年共批准外资项目43个,其中新批项目19个;合同外资金额6.69亿美元,增长357.63%;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增长11.04%。 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总计35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涉外宾馆(酒店)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170.4万人次,增长14.4%,全年旅游总收入18.5亿元,增长18.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5%,一般预算支出16.11亿元,增长8.1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7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56亿元,增长28.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39亿元,增长10.5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1.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3%,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69.56亿元,增长17.82%;中长期贷款41.43亿元,下降3.44%。全年现金累计收入368.05亿元,累计支出363.79亿元,收支轧差净回笼4.26亿元。 主要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类保险赔款、期满返还等支出0.87亿元,下降14.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拥有县级以上科研机构2个,科技活动机构经费使用总额4011万元,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578万元。年末全市共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2557人,其中获中级以上职称7929人。 市科技部门组织实施省级星火计划1项。推广重点科技成果8项。全年获市(地)级以上科技成果进步奖4项。年末全市拥有市(地)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省级4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5种。全年高新技术产值14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31.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小学122所,普通中学52所,职业高中4所,成人中专1所,普通中专3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小学在校学生5.68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85万人,其中:初中4.23万人,高中1.62万人,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普通中专在校学生共0.86万人。全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考升学人数3640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亦同步发展,全市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47所,在园幼儿2.0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8人。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8个,其中:县级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事业机构人员148人。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转播台2座,卫星电视地面站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年末全市卫生部门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床位1923张,卫生技术人员2137人,其中执业医师668人。城乡社区医疗诊所趋于普及,全市共有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1个,卫生技术人员196人,其中执业医师22人。 我市体育健儿参加省少年排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第二名;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排球赛获得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二名;参加江门市田径、游泳、举重等项比赛获得金牌40枚、银牌45枚、铜牌37枚。我市共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0项,参加竞赛活动三万多人。全市经常参加各式各样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48%。 十一、环境保护 和社会安全 全年审批环保建设项目198项,建设项目总投资58.1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03亿元。全市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5人。建立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面积21.3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率91.0%;工业烟尘去除率87.4%;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16.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以绿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市容市貎整治工作又有新发展,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836公顷,比上年增加25.5公顷。 年平均气温22.8摄氏度,比上年上升0.7摄氏度;年总降水量2344.3毫米,比上年减少351.2毫米;年日照时数1936.1小时,比上年增加347.2小时。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85宗,比上年下降31.2%。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401宗,比上年下降16.5%,死亡4人,比上年下降42.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74宗,比上年下降37.7%,死亡60人,比上年下降16.7%;发生火灾事故10宗,比上年下降67.7%,无人员死亡。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7人;道路交通万车安全事故死亡率为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9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6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96‰,死亡率7.49‰,自然增长率1.46‰。 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平工资15986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6785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7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3%。 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8.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6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1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0万人。年末全市共有3.02万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全年征缴收入5.32亿元,全年支出4.99亿元。 年末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0个,床位927张,年末有收养人数441人。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数2.04万人,全年发放低保补助费2083万元。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