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5-13 池州市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3.19亿元,增长2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增长35.4%。全年共完成各种税收收入21.57亿元,增长20.3%,其中地税完成收入11.93亿元,增长31.0%;国税完成收入9.64亿元,增长9.2%。财政支出增长加快,使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市财政支出51.54亿元,增长20.3%。全年三十二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8.6亿元,增长51.4%。

信贷规模保持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87.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11亿元,增长27.0%。其中,企业存款70.52亿元,增长4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8.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49亿元,增长1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9.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58亿元,增长37.9%。其中,短期贷款62.87亿元,增长8.0%;中长期贷款103亿元,增长74.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67.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7136万元,增长31.1%;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5354万元,增长79.3%。支付各类赔款19783万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0963万元,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8820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教育投入9.4亿元,增长23.6%。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高校在校学生数19165,其中成人在校生3868人;当年招生7629人,其中成人招生1554人;毕业生3858人,其中成人毕业生926人。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有9所,年末共有在校学生数23207人,当年招生8802人,毕业生4854人。义务教育全面加强,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普通中学111所,招生33017人,在校学生109895人,毕业生3311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6255人,初中在校生73640人。全市小学425所,小学当年招生17664人,在校学生103989人,当年毕业20471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1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8.4%。幼儿园在园幼儿28194人。

2009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7629 19165 3858

中等职业教育 8802 23207 4854

普通高中 11912 36255 9691

普通初中 21105 73640 23421

小学 17664 103989 20471

幼儿园 14634 28194 9078

科技事业成绩显著。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25项。全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3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个。全年共申请专利191项,通过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1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池州方达科技有限公司“6—羟基—2(1H)—喹啉酮绿色洁净生产新工艺”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池州市华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沿江江南集约型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乡镇文化站53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13项,市级23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43100户,数字电视用户49350户,年末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5.4%,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97.8%。全年送戏下基层进社区659场、送电影9720场。大型黄梅戏《菊花缘》获省新剧本奖,《昭明文选》、《漫步秋浦》正式出版。

卫生事业加强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各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个,门诊部2个。各类卫生机构床位数404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873张。各类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00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055人,注册护士1871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00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104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4%。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得到有效防控。

竞技体育取得突破,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在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共获得1枚金牌、1枚铜牌、1个第四名、1个第六名。成功组团参加2009年安徽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得2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3个第五名和1个第七名的好成绩。积极开展以“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为主题的群体活动,掀全民健身新高潮。全年共举办或协办赛事活动74次,参加活动人数达31392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1598775人,比上年末增加9468人。全年出生人口16402人,出生率10.26‰;死亡7860人,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长率5.34‰。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81804人。男性人口818487人,占51.2%;女性人口780288人,占48.8%。年末全市总户数536266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98人。城市化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42.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7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消费性支出9724元,增长12.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2%,衣着支出增长18.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25.1%,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12.2%,居住支出增长70.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55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76元,增长4.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数分别为78585人和120121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72152人,全年为2410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61065人和53841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孤儿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敬老院拥有床位4415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8715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337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3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