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安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946.8万元,增长17.3%;其中县城零售额81348.8万元,增长17.4%;农村零售额72598万元,增长1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1959.9万元,增长18.1%;住宿餐饮业15676.9万元,下降11%;其他行业6310万元,增长15.5%。全年家电下乡累计11.18万件,销售金额 2031万元,发放补贴资金363万元。 物价水平整体下降。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1.8%,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3.3%,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下降5.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7.4%。 外经外贸取得新成绩。全年外贸出口20万美元,增长11.1%;实际利用外资710万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内资75201万元, 增长6.63%;外派劳务413人,增长82.8%。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各类游客36万多人次,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25400多万元,增长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141万元,同比增长21.64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939万元,同比增长18.3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8518万元,同比增长19.7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5.13%,同比提高0.63个百分点。荣获全市财税工作目标管理二等奖。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7164.1万元,同比增长 28.1%,比年初增加2133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2061万元,比年初增加10265万元,同比增长16.61%;中长期贷款余额25103万元,比年初增加11191万元,同比增长80.4%。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6949.96万元,比年初增加61203万元,同比增长23.0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116万元,同比增长4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1569 万元,同比增长 18.98 %。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6541.3万元,同比减少240.7万元,下降3.5%;保险理赔支出1708.3万元,同比减少1805.7万元,下降122.5%。其中财险收入1579.3万元;理陪支出1072.4万元;人寿保险收入4961.98万元;理陪支出635.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县科研项目中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登记4项,市级 1 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开展科技下乡14次,组织科技培训68期。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36万元,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5.9亿元,增长27.1%。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6 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 所,完全中学2所(含社会办学1所),普高6所,初中21所(含私立学校2所),小学137 所,县属幼儿园1 所。在校学生4762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645人。共有在职教职工5705人。全县“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初中教育完成率为97% 。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35 %以内,入学率达97%;小学生入学率达100%。成功创建“湖南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 综合技术服务得到规范。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328批次,定期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91次,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2.7%,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9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县花鼓戏剧团全年演出206场,免费送戏下乡45场,县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2482场,县图书錧新办图书借阅证207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6次。“安仁花鼓戏”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 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台1 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1800户,其中农村29007户,新增1007户。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2个,其中:医院25个,门诊部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 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1.2%。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有1028人,执业医师619人,注册护士348人,每万人执业医生数为15.55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41.12人次/10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21村,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腰鼓、秧歌、练拳舞剑、橡棋、篮球、乒乓球等运动到处可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8%,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十、环境保护、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年批准建设用地 35.23 公顷,建设占用耕地 3.16 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9.66 公顷。补充耕地63.67 公顷,净增加耕地 53.39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123.2公顷。荣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县”称号。 水资源供应正常。全县人均水资源2700立方米。总用水量52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14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014.1 毫米。年末大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5990万立方米。 环保工作力度加强。全年建设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296.8吨、3541.4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7%、13.9%。全县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0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7.9 %。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人工造林面积98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320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4公顷,年末封育林面积2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0.38%。 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2.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01万人,乡村人口29.8万人。全县计划生育率为89.77%,人口出生率为14.29 ‰,死亡率6.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322人,发放奖金 23.18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 28 人,发放扶助金 3.192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0366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5元,增加936元,增长9.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51元,增加55元,增长2.75 %。居民储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为55.45%。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5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59辆,家用电脑3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3%,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洗衣机22台,电冰箱36台,空调1台,固定电话42台,移动电话118部,照像机2台,热水器5台。城镇、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分别为43.5 平方米、49.05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