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阳信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5-10 滨州市阳信县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外资方面,2009年全县合同利用境外资金0.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实际到位境外资金0.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7%。

外贸方面,2009年全县自营进出口总额实现2.09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其中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进口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4%。

七、交通、邮电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9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6公里,实现总投资0.33亿元。截至2009年底,全县境内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391公里,其中国省道94.7公里、县道120公里、乡道265.2公里,村道911.1公里。

道路运输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客运量114.6万人,下降 13.4%,客运周转量11580万人公里,下降 1.3 %;货运量386.35万吨,增长115.1 %,货运周转量77781万吨公里,增长275.8%。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85万元,增长10%。电信业务总量9650万元,下降35.8%。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到7.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8万户,增长70%。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2506户,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92.5%。

八、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发展。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21亿元,增长26.86%,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增长30.06%。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民生、保重点。完成地方财政支出6.92亿元,增长27.92%。其中:教育支出1.64亿元,增长14.5%;农林水事务支出1.3亿元,增长40.5%;医疗卫生支出0.66亿元,增长44.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亿元,增长34%。

各项存款持续增加,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81亿元,较年初增加10.63亿元,增长32.05%。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7.45亿元,较年初增加3.00亿元,增长67.4%;储蓄存款余额27.89亿元,较年初增加3.51亿元,增长14.4%。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225元,增长13.7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54亿元,较年初增加9.81 亿元,增长4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8 亿元,较年初增加8.72亿元,增长63.91%。

保险业健康发展。市场主体保持稳定,至年末共有12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包括4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1.28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8亿元,增长37.5%,人寿险保费收入0.69亿元,增长21.2%。全年共支付赔款与给付0.62亿元,增长14.1%,为全县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安定人民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

九、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年落实市以上各类科技项目5项,经费47万元;举办技术培训班150期,培训各类科技人才5万人次,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县共申请专利60件,增长17.7%,授权专利47件;专利发展引导资金作用明显,1项科技成果获市以上科技奖,评出市科技奖5人,市科技进步奖1项,登记重要科技成果1项。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1亿元,增长21.2%,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4%,比年初提高1.9个百分点。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成绩显著。新增山东名牌产品3个,分别是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滨化牌”重交道路沥青、阳信瑞鑫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瑞鑫牌”地毯以及山东省阳信县利民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兆康牌”小麦粉;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是阳信县供电公司的“真情彩虹”供电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了能源计量工作,帮助企业完成测量管理体系认证3家。

气象技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全年发布重大天气预警信号33次,为领导提供重大预警信息40次,提供决策服务情报57余次。全年提供重要天气服务次数18次,雨晴服务27次,电话服务400余次,为新农村建设、农业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十、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2009年末,高中2处,在校学生6107人。初中15处,在校学生10710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小学13处,在校生30003人,全县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9.3%。年末幼儿园80处,在园幼儿7809人,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9.4%,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8%;年末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学生79人。2008年末,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004人,其中专任教师3678人。

我县已有国家级职业学校1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33处、省级教学示范学校2处、市级教学示范学校18处、市级绿色学校4处。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2009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6个,床位662张。其中,医院2所,床位406张;卫生院9处,床位247张;防疫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033人,其中执业医师272人、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333人。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9年末,全县有艺术团1个,公共图书馆1处,影剧院1处。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覆盖率100%,地面卫星接收站6座,电视发射机2台,电视转播台1处。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9年,参加各类体育比赛100次,参赛人数达15000人次,共获市级以上奖牌23枚。其中,获省级奖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获市级奖牌20枚(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8枚)。全县共有运动场所278处,其中蓝球场所130处、田径场所46处、门球场所100处。

旅游业实现新突破。2009年,成功举办第二十届梨花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1亿元,外汇旅游收入29.35万美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实施城镇化战略,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 亿元,其中县城区4.8亿元。反映设施水平的城市道路长度达到 85 公里,增长15 %。新增供水管网长度6公里,新增天然气主管道长度8公里,分别达到130 公里、62公里。市区路灯总数达1900万盏,总线路80公里,好灯率和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园林绿化养护面积1100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区绿地率达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果。严格把好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防治新的污染和破坏。全年共审批项目74 个,报告表50个,登记表24个,验收企业10家,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为100%,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率为100%。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 5平方公里。